社区客户消费的三大特征

1、购买特征:碎片型便利化

身居社区的顾客,大多是多功能、全天候、碎片型的便利需求,一般会在社区解决。如果街边店能够满足专业需求升级,社区消费的半径会越来越短,外溢的可能性会逐步降低。

2、购买客层时段分裂明显

这表现为全天的时段客群风格各异。早上是上班人群的早餐需求,然后是居家老人中晚餐家庭厨房需求+留守老人儿童休闲需求,晚间可能是父母与孩子的休闲购物需求;周末、节日都呈现出明显的分割特征,这很不同于中心商业区的全客群结构。

3、价值需求:高性价比

对所有社区超市来说,高端是必须相对回避的定位,即使在高端社区。高性价比照顾的是全客群共性的价值理解,社区客群本身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高性价比决定了锁定消费的最大机会。高性价比,代表了商品高流转与更新、价格无限接近出厂价、品牌符合情感诉求以及成本优势向消费者让渡。


二、组合型社区超市三大定位要素

1、功能组合化,小型一站式

要组合购物、餐饮、休闲和社交功能,有一定的跨界组合性,相比需要多走几步、多跑几个点的专业店有一定的综合度;而小型一站式代表要做减法,面积内容中需要容纳与舍弃。

2、局部亮点的专业店模块

一是提升装修颜值表现,二因为由于社区有较强的项目重复容忍度,而最后会用专业进行市场洗牌,所以必须具备与专业店媲美的经营能力,经营项目力求品牌化升级。

3、高度临街便利性

这是改进传统超市内街并与沿街格子铺竞争的关键,超市即使再大也必须有提供碎片式最大便利的设计,当然,这需要物业条件支持。

三、组合型社区超市八项内容

1、整合沿街投币式摇摇椅

我们发现很多镇区、社区都有小型儿童投币摇乐设施放在超市门口,缺乏统一的规范及风格。新超市要将这些内容集中化、设计化、风格化,至于为何不设置于卖场内部,一是考虑空间问题,二确实是考虑老人带孩子的便利问题,多数时间,他们只是逛街而已。

2、熟食、面点、面包、水果沿街开门

前三类照顾早餐功能,也是卖场餐饮化的重要体现,是超市便利店化的最大程度应用。经营主体,建议升级品牌化,超市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请品牌包子、品牌熟食、品牌面包合作,但重视定位的一致性和客群的一致性,更可以最大程度孵化内部创业。

3、开麻辣烫店消化生鲜余量

多数社区超市生鲜面临损耗控制的问题,让员工随时打折,在毛利考核的情况下多数员工不敢这么随意。麻辣烫店协助消化生鲜余量,作为生鲜下水道进行空损,也提升组合价值。


4、散装休闲食品专厅化,包含进口食品

锁定客厅休闲食品,这也是频率最高、毛利最高的类别,类似于乐大嘴零食,依照市场环境及渠道能力,将知名进口做大。

5、调整百货为流行杂货集合店、小型药妆店

传统超市中的百货类,多数周转超过90天,中国独有的杂货市场、量贩超市提供了杂百丰富的购买去处,因此这部分商品直采为主、变幻很快、商品单价较低、顾客消费频率相对较高,考验的是发现商品和应变能力。未来,什么品类会流行,卖场进行相应的调整。

6、大量压缩常规超市包装、酒饮、杂百、文体等商品深度

要集中特色,在关税进一步降低及进口供应链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寻求差异化商品。

7、设置社区交易的格子铺,进行社区鲜货、二手、手工品及社区爆品交易

我们发现社区内有大量居民自发进行农产品、特色小吃交往的需求,也有很多沿街摆放的需求,让门店变成居民信息发布的平台,更加容易锁定顾客。

8、建立社区粉丝

新型社区店,我们主张进行全信息电子化操作,顾客信息电子化、消费全部会员卡化、收银支付宝或微信化,门店库存信息开发给供应商,经营社区社群,如:

(1)每周组织顾客参加的选品会

(2)社区孩子实习基地

(3)社区零时工

(4)顾客粉丝群(吐槽、聊天、自组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