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重磅文件出臺,做優做強上市公司按下“快進鍵”

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從提交申請至取得註冊僅用時27天。

聞泰科技以269.54億元收購全球市場佔有率前三的世界一流半導體標準器件供應商安世半導體。

中國船舶發行股份向中船集團等收購江南造船多個資產、新增軍用船舶造修相關業務條線,進一步固行業地位,提升抗週期風險能力……

一場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推進市場化兼併重組的大潮風起雲湧。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吹響了新一輪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號角。

做優做強上市公司,好比是苗圃培育鮮花。如果說把好市場入口、出口兩道關,打通新陳代謝,是為苗圃提供肥沃土壤;那麼健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購、分拆上市和再融資、發債等制度,就是為苗圃疏通灌溉渠道、引來源頭活水;而支持跨境併購、支持國企依託資本市場做好混改等,就是為苗圃做好嫁接、增加亮色。在各方通力合作下,我國資本市場必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逐步培育出一批在全球市場“響噹噹”的中國企業。

資本市場成為併購重組主渠道

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企業兼併重組史。例如,美國的五次併購浪潮,推動美國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信息經濟轉型跨越,深刻改變了市場。2019年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到129家,首次超過美國,但500強是按照營收排名,如果按照利潤排名,中國頭部企業相比美國的幾大科技公司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巨頭仍有不小差距。

當下,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升級,處於從大到優、從大到強的攻堅期,迫切需要資本市場肩負起支持直接融資、引領經濟升級、創新驅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使命,充分發揮併購重組功能,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目前,在扶持優質企業上市方面,我國資本市場已取得重大成果。註冊制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帶動效應日益顯現,從科創板到創業板,未來還將在主板全面實施註冊制。這使得資本市場的包容度顯著提升,企業上市週期大幅縮短,成效初步顯現。但毋庸諱言,資本市場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推進市場化兼併重組是下一步的發力點之一。

併購重組註冊制改革持續深入

2020年5月,科創板首單重組項目華興源創完成審核註冊程序,註冊環節僅用時4天。

6月,按照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銜接安排,4家創業板公司的重組申請平移深交所。

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堅持註冊制改革方向,抓緊配齊併購重組監管規則和工作機制,紮實推進註冊制在併購重組環節落地。

2019年8月,《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特別規定》發佈施行,支持科創公司依託註冊制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全面提高交易效率。

2020年6月,《創業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發佈施行,明確創業板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實行註冊制。同時,為落實“簡政放權”、為交易“提速”,明確交易所完成審核程序後,證監會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予註冊的決定。

改革之路早有脈絡可尋。大幅取消和簡化行政審批為其“減負提速”。

2012年以來,證監會先後取消股份回購、收購報告書備案、要約收購豁免等行政許可,對不構成重組上市、不涉及發行股份的重大資產重組取消事前審批。

2013年,證監會開始推行併購重組“分道制”審核,將併購重組申請分別劃入“豁免/快速、正常、審慎”三條審核通道,實行“扶優限劣”。

2018年底,對符合條件的5億元以下交易實行“小額快速”安排,直接由併購重組委審議,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12單交易完成核準。為便利企業併購整合,拓寬融資渠道,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允許公司募集配套資金,並實行“一站式”審批。

與此同時,證監會持續完善定價機制,放開調價限制,便利重組操作;增加優先股、定向發行可轉債等作為併購重組支付工具;優化重組上市監管機制,降低收購成本,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允許重組上市配套融資,恢復直接融資功能等。

湘財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康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表示,加大市場化兼併重組,發揮好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支持優質的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就是要讓投資者認可的公司獲得更多發展資金和機遇,有效提升我國各行業龍頭公司的發展速度,加速縮小與國際一流公司的綜合實力差距。

他表示,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步入升級提質階段。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除去互聯網、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外,傳統行業大多數已經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各行業資源與利潤向頭部企業集中,強者恆強的趨勢愈發明顯,這也是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下的自然規律。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行業內部兼併重組勢在必行,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就應運而生。

“持續完善市場化機制,推進市場化兼併重組,有助於行業內部優質產能的進一步集中,低端產能加速出清,進一步增強頭部企業的競爭力,以便使中國企業在與全球頂級企業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李康說。

放松管制釋放市場活力

“市場化的兼併重組就是相當於是自由戀愛,而不是包辦婚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表示,過去一些兼併重組是根據國家需要、行業規劃等。而市場化兼併重組,還可能是上下游之間的產業鏈整合、技術科技等方面的整合等,或者有的企業定價被市場低估了,也可能通過整合更好發揮優勢,得到更好的資源配置。

“可能是大魚吃小魚,也可能是小魚吃大魚,可能是同行業,也可能跨行業,都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收購或者被收購,按照市場方式定價。”劉鋒表示,市場化兼併重組是非常好的一種資源整合方式,也是市場退出的一種方式。“美國每年有20%左右的企業都通過兼併重組退出,這是資源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的主要形式,也很容易被投資人和融資人接受。好的資源就配到優質企業,差企業沒人要,自然被淘汰。”

不過,“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是一個有機整體。走市場化之路,並不等於放棄監管,相反,併購重組監管的“質量”水平也會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一些“高估值”併購要緊盯,強化對“忽悠式”、“跟風式”盲目跨界重組等行為的監管。針對一些上市公司“玩概念講故事”,在明顯不具備資產、人員、技術等轉型條件下,盲目追求市場熱點,進行大體量跨界併購等重組行為進行嚴格監管。

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和優化併購重組註冊制改革,進一步拓寬併購重組融資渠道,豐富融資產品,持續提高併購重組審核效率。同時,對併購重組持續從嚴監管,嚴把審核關,強化併購重組全鏈條監管。

對此,李康認為,還需要從政策配套制度方面,以市場化為原則,減少兼併重組的交易成本、時間成本、監管成本,從交易制度層面提高相關企業兼併重組效率。另外對中資企業海外兼併重組,要配套更加便利化的外匯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支持跨境併購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商務部會同證監會等將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將放寬跨境換股的條件,外國投資者可以境外公司股權或者增發的股份作為支付手段戰略投資A股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