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十幾歲學英語最快,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學?

十門外語學者劉巖老師


這要一分為二的看。

一、從幼兒發展看

一般認為,幼兒的語言敏感期為3—4歲,止於6歲。

幼兒語言敏感期,表現出對語言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侷限於母語,當他聽到語言,就會學習。所以,此時學習語言確實事半功倍。

舉個例子,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有良好語境,他很容易學會任何一種語言。



二、從家長期待看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望子成龍是父母永遠不變的期望。所以,即便幼兒期有很多東西不適合孩子學習,家長也會本著“多學多得”的原則,讓孩子學更多。



三、從中學教師的角度說

你可能更注重孩子對語言的識記,這也不錯。

但無論從哪個年齡段來說,都適合開展學習活動。

值得一提的時,你提出的不過度開發幼兒智力,也是正確的。



希望能夠幫助您。


輔導員範兒


教育心理學、生理學家們告訴我們,兒童在3-5歲是語言最佳訓練器期,尤其是口語、聽力。十幾歲學英語對語法、詞彙的背誦確實快,但語感很難形成,很容易學成漢語式英語,口語音色質量、耳膜對英語的敏感度等提升就更難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的師資、教學水平、教學條件必須跟上,否則,適得其反,弄巧成拙。教育,水深啊!還涉及不同考試成績和能力等要求標準不一樣,不可簡單評判。總而言之,具備學英語條件的話,早學有益,但不要追求過高目標、過高難度,依據兒童外語認知規律合理達標就可以了。切記:學得的東西必須準確、正確,不能學錯了,否則將來很難糾正!!



老梁說家教


我會:英語(雅思7分)日語(N1做過翻譯)韓語和西語基礎水平。我同事是葡萄牙人,他會: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和漢語。我們之前討論過這個學習話題,包括他給他孩子現在進行的外語“語感訓練”。

我們的看法基本一致:第一,家裡有人英語或者其他語種流利,可以輔導孩子,那麼從小給他們兩種語言環境就可以。(比如媽媽說英語,爸爸說漢語),這種做法在潘石屹家裡也一樣,他老婆跟孩子說英語交談,他用漢語交談。第二,家裡人如果沒人會英語或者沒人會任何一門外語,我們覺得學習外語初中比較合適。


另外,我必須強調:我的建議只是多語種愛好者的建議,您可以不聽。


我們常常說的語言環境是:在外國生活,周圍的人是外語交流。那放到孩子身上也是,語言環境是他們周圍生活的人,是不是拿這個外語交流。

如果環境不允許,家長在選培訓班和選培訓老師上,必須要花大心思,保證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英語。如果保證不了,那孩子會出現:漢語學習的認知偏差,學習會很慢。


還有,比如家長會日語的,想小時候交孩子日語,那我也建議,不要開始。日語韓語都是張不開嘴的外語,肌肉得不到鍛鍊的話,日語說早了影響後邊學英語等外語。


初中開始學外語有好處

中英語的詞彙量加大,開始學習英語語法,系統的掌握英語結構,而且初中英語開始接觸寫作,對於英語的寫作能力開始有所要求。所以說初中英語在英語的學習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繼承了小學學習英語的習慣,又為高中甚至以後學習英語打下基礎。


所以,要是能浸泡式學英語:必須保證孩子學習英語的環境是連續的,而且是每天要學。如果沒那麼好的條件,還是建議不要過早的學習英語。

我是初中開始學英語的,當然,高考的時候140分(全國一卷考生)。

但大學的時候,別人都在考4,6級,我早早的過了4,6級。後來學的雅思,我覺得後邊在初中開始以後,外語學習強度我都能接受,感覺學的都不夠用。


所以,要是非得說學習英語最快的時光。就是初高中,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很多留學備考孩子的證實。


我的同事他說:一個孩子學不學得好外語,一是在於:他們對外語的好奇心。二是在於:學習的毅力。


好奇心不需要毅力,本身就是驅動力,能走得不錯。

學習的毅力是學外語必須要有的。


一門外語入門時間:90-110小時。(我說的是初中之後的孩子)

大概2年時間能把口語練習好。

真正的運用自如的時間是:3年-5年時間。


我們外語愛好小組的,沒有人練習時間低於1年的,大家對外語的使用時間大都超過了2-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