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了。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去做,方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培养呢?这里,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介绍8种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参考。这8种方法是:巧设悬念法、引导想象法、变式教学法、发散思维法、对比思维法、鼓励探究法、批判思维法、自由组合法。下面一一解说之。

一、巧设悬念法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悬念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而动机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学习过程来说,都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设置悬念,无疑地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通常可以在这几个方面设置悬念:

1. 课堂教学的开头。开头教师可设计一个富有悬念的导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有老师教学《孔乙己》,开头设计了这么一个导语:

老师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孔。老师再问:真的姓孔吗?有学生反应过来:不姓孔,不知道姓什么。老师再问:一个人活在世上,连他的姓人们都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我们共同讨论。

这个导语紧扣小说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境遇设计,一下子把学生的阅读语文调动了起来。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2.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上设置悬念,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重难点的解决有效,乃至高效。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思路和基本内容把握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假如你也生活那个时代,当你听到刘和珍等人被杀的消息后,你会有怎样的情感?文中鲁迅先生的情感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相关段落或句子回答。

3.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设置悬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留下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引导学生回味咀嚼课堂所学,引导学生对所学学科发生兴趣。比如有老师给学生上朱自清的《春》,当把课堂学习目标全部完成后,在课的结尾,教师再次让学生闭着眼睛听《春》的配乐朗诵。当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来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课文所营造的境界中去,连下课铃声也没能听到。这就是这种结尾的好处。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二、引导想象法

想象力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作用巨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往往就包含着创造的成分。因此,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常常做想象力的训练,那么,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自然可指日而待。

就语文教学来讲,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力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

1. 在组织学生学习散文诗歌时,可启发、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再现或再造诗文中的意象意境。

2.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尤其是写写景类的作文时,可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多方联想,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就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所蕴含的画面展开想象。

4. 通过复述课文情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 通过听读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三、变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既有成熟的、大家必须遵循的常式教学法,也有能体现教师个性、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变式教学法。常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普遍规律的反映,变式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求新、求变规律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时,既要守常规,更要求创新,只有这样,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变式教学法有:

1. 改变课文的教学思路。教学课文,通常的思路是按照行文顺序,从文章的开头教起,直至教到结束。但是变式教学法却不是这样,运用变式教学法,我们可以从开头教起,但更常用的是可以从课文的中间教起,可以从课文的结尾教起;可以从文中的某个词语教起,可以从文中的某个句子教起,等等。这样教,既可以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学生创造能力。

2. 改变作业的形式。比如拿阅读作业来说,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作答课后的习题,作业形式是问答式。如果运用变式教学法,则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读书心得的形式来做,可以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来做,可以让学生以改编课文的形式来做,还可以让学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来做,等等。这种改变从表面看,好像只是形式上的变动,实际上,任何形式上的变动,最后影响到的都是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须的。

3. 改变作文的人称、思路、角度、文体。变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运用,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作文的人称、思路、角度、文体等方面的变化来体会创新的好处,体会创新的魅力。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四、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本身就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自然是大有助益。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

1.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

2. 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维构思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素材,进行多元话题提炼训练。

3. 考试答题能力训练中,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训练。

五、对比思维法

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人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甚至可以发现事物在本质上的独到之处。正是因为对比有着这样的作用,因此,它自然地也就同创新牢牢地连在了一起。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开展对比训练的最佳平台。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同主题,但文本不同的对比;同主题,但作者不同的对比;同主题,但时代不同的对比。我们还可以开展,同话题但观点不一样的对比;同话题但材料不同的对比;同话题但角度不同的对比。我们还可以开展同材料但看法不一样的对比;同材料但文体不同的对比;同材料但风格不同的对比。总之,依托阅读教学进行对比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教师认真为之,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六、鼓励探究法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探究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探究的终极目的就是发现与传统的见解,或普遍流行的见解不一致的新见解。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探究,我们完全可以说,探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所以,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探究的话题,引导好学生的探究行为,探究就能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七、批判思维法

批判思维的实质是质疑,即对前人说法不盲从、不全信,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验证后方能接受的一种富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后人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原因当然有多种,但不盲从前人的成果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批判思维的训练,应是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培育创造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人物、材料、艺术特色等进行质疑批判,提出新的见解、拿出新的材料、开拓新的领域等等。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八、自由组合法

自由组合法的基础是自由组合思维,而自由组合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组合练习,也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之一。就语文教学而言,学了一篇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材料重新排列组合,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就课文的思路重新排列组合,看看会有怎样的效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变课文文体,看看会有怎样的效应;等等。总之,教学中,只要教师多加开拓,多方设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能很好地锻炼。

大家知道,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不是人才数量的竞争,而是人才质量的竞争;而在人才的质量上,世界各国都把创造性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换句话说,有创造性、有创造能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无创造性、无创造能力,即使你学问多么渊博,你都是一个二三流人才。

那么,创造性的人才从哪里来?答案只能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培养,而且这种教育还得从幼儿园教育做起,贯穿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直至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所期待的创造性人才才能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未来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