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要洗白隋炀帝?

丶倪少聪


首先:洗白隋炀帝的人,主要是他们认为隋炀帝有以下优点和功劳:

1:杨广天资聪慧,十三岁参与军国大事,曾在地方军政大位上历练多年,积累了不少的理政经验,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少年老成,谋略及深。

二十岁统帅大军攻灭南方陈朝俘虏陈后主。

2:二十一岁在扬州大总管的任上与杨素一起平定高智慧叛乱,在扬州任上政绩颇佳。

3: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在隋文帝考试取官的基础上,设置进士科,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在用人政策上,隋炀帝打压传统门阀大族,重视启用读书人,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力,对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隋炀帝以巨大的物力、人力历时七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格局都产生和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隋炀帝尤其重视对江南施加影响力,加强控制。大运河的贯通,使得当时及后世中央的政令在南方更加畅通,中央的势力真正伸到江南、南方,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对南方的政治影响力,使中央真正得以控制江南,进而牢牢控制南方,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在北方加修长城,对当时隋朝的国家安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6:用兵西北,巩固边陲,通西域,重开丝绸之路。

为拓宽丝绸之路的贸易,隋

炀帝曾巡视西域,并且亲自到张掖举办了大型商品展览会,召集西域各国君主、使臣及各国商人,对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7:改州为郡,分割地方大权,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统一南北度量衡。

其次:洗白隋炀帝的人认为:是后来的唐朝皇帝为了表明唐朝国祚的合理性及正统性故意抹黑隋炀帝。

最后:之所以有人会洗白隋炀帝,是因为他们认为隋炀帝是有功有大功的,他的功劳不应该被抹杀,不能因为他的过错就忽视他曾经的功劳,忽视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大贡献。


南公懿


隋炀帝生平

隋炀帝杨广 公元569年~公元618年,隋文帝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征吐谷浑,开科取士、修隋朝大运河,以及三征高句丽和营建东都洛阳,这些浩大工程成为拖垮隋朝的致命因素。

上位不正,立志做出业绩

首先据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因而隋文帝是杀父即位,其次,在位期间,便开奢侈之风,与当太子之初判若两人,同时为了彰显自己功过三皇五帝,便修建了隋朝大运河,使得低层百姓困苦不堪,以及三征高句丽,亲征吐谷浑等等,征调百万百姓,丝毫不顾人民死活。最后是隋炀帝开科取士,开创影响千年的科举制度,为国家培养人才提供了渠道以及修建大运河,虽然苦了当时的人民,但也造福了后代。

总结

所以说隋炀帝在历史上争议颇多,但他所谓的功业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上的,也注定因暴虐而亡。


景粼玖序


今年来对历史人物的洗白是一个社会现象。最明显的几个如:隋炀帝是明君、袁世凯是共和缔造者、李鸿章引导清末中兴,更有甚者开始对蒋公洗白,对民国追思。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首先一个原因就是网络的普及使的碎片化的知识广泛传播。很多人通过网络公众号了解了一个历史片段,就开始沾沾自喜、妄下结论,以为自己对于历史有了认识,其实不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要全面,例如隋炀帝是暴君这是证据确凿的,但同时他也写过一些诗句。有的公众号可能介绍了他平时的一些诗文,就给读者造成了隋炀帝是一个风流才子的形象。

第二个原因就是故意的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就像之前热播的一部网剧,里面司马懿被演成了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士大夫,只是被逼造反,目的是可以标新立异,吸引观众。很多学者也有相似的举动,经常有一些出格的言论,如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有了婚外情。这种言行可以为自己增加曝光度 赚取利益。

第三个原因就是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于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导致大家对于人物的评价有了一些新的标准,对隋炀帝的评价可能更加宽容和多元化

。就像之前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都是民族英雄。可是他其实也阻挠过农民起义,是破坏进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