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长大的农民子弟,如何接过渐渐老去父母手中的锄头,把农业搞下去?

都匀猫头鹰


题主不错,非常关心中国农业的未来。你的描述也很客观,把现今的农民分为三代,农一代已经逐渐老去,现在的农二代、农三代正面临新老交替。如何让他们平稳过渡的确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农二代

这群人的主力军应该是60后——80后,年长的已经有60岁,年纪小的也差不多40岁了。这群人最明显的经历就是在年轻气盛的时候赶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中国农业正面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很多承包责任制以后的种田经验,都是农一代在合作社种田时学来的。

在承包责任制的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是那么的高,农民很少有外出打工或者是经商的,大多都是在家里一心一意的种田,农二代在农一代的指引下逐渐掌握了生产经验,最终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经济逐渐和世界接轨,农民种田的利润空间渐渐变小,很多农民发觉在外打工的收入比在家种田的收入高。于是很多农二代纷纷加人了外出打工的队伍,家里面搞生产的实际上大多都是劳动能力相对较弱老人和留守妇女。


农三代

农三代指的是90后、00后,这群人大多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或者说更本不想加入种田的队伍,对农业生产很陌生,在他们心目中种田是既脏又累的行业,而且利润也很微薄前途渺茫。

当然不能否定有一层90后会种田,他们都赶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最低文化也是初中生,还有一部分是高中、大学生,可以说在种田的人群中他们是文化最高的人,但是他们大多种植的是经济作物,因为经济作物的利润相比较粮食作物要高,所以他们不会像老一代那样循规蹈矩的种植粮食作物。


如何让农业后继有人?

可能有的人会说提高粮食价格,只要粮食价格往上涨,何愁没有人种地呢?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一切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尤其现在是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外国很多粮食的价格都比国内便宜,国内粮食的价格当然要跟着国际市场走。

我认为要让中国农业后继有人,必须要走的一步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世界上才会有竞争力。那么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呢?只有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才是我们以后农业发展的趋势。


说白了中国以后的农业逐渐会走农场制的经营方式。需要的是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熟练操作机械的人。可以预见得到,以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会大大的减少,机械化代替人工会使得生产效益增加,利润空间增大,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国家农业后继有人。


蓝冰然


渐渐长大的第三代农民子弟,是不愿意接父母手中的锄头的,随着社会能发展,很多去了城里务工,但是很多为了尽孝道,也只好选择陪在农村父母身边,大部分没有学会种田,我个人觉得一部分人愿意住在农村,而有一部分人不愿意住在农村,而愿意住在农村的,也不愿意种庄稼,他们只是喜欢农村的环境,和农村的菜,最大可能就是种点菜,种点花花草草,喂点鸡、鸭、鹅。

就这位题主的问题,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农三代的区别,及一些看法。

(一)什么叫三代

1.农一代大概是指,土地改革前和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承包到户,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的那一批农民,现在基本己老了,年轻一点的也应该有五六十了,也有很多也命归黄土,这一辈人,日出为作,日落也不息,内心善良又纯朴,而大多也没啥文化,但对农村庄稼却有着他们无比丰富的经验,二十四个节气铭记于心,什么时候春耕播种,什么时候是雨季,什么时候收谷犁田,现在看来,他们都可以说是农村里的教授。即使再怎么勤劳,但也有一部分,每年都会有揭不开锅的日子。

2.农二代应该属于70后80后了,对农村的庄稼有一点小认识,随父母交过公粮纳过税,拿过锄头铲过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份农二代渐渐的走进大都市里打工,经商,对农村的事物渐渐变成了陌生,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在城里买房,安家落业,变成了半个城里人,慢慢的回农村的时间就比较少了。还有一部分,却留守在农村,他们勤劳朴素,但比起之前的农村生活,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会挨饿,不会挨冻,但时不时也会有不甘愿平淡,而想去打工的想法,却也因为尽孝道,舍不得离开父母,不愿意放弃家里的庄稼,内心就这么相互矛盾的过了几十年。

3.农三代应该就是八五年以后的农民了,祖辈都生活在农村,自己不愿干农村的活,而且对农业知识也不懂,随着时代的变化,国民经济富裕,这一代农民甚至心里时刻想着,有那么一天土地被征收了,自己和父母就不用种庄稼了,有洋房住了,其实这也是属于正常的心理,毕竟谁不想住洋房开豪车,而且还不用做很多事。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农村也科技化机械化操作。又因为北方和南方的地域不同,而且北方土地平整宽阔,而且土地肥沃,种的庄稼收成也高很多,现在北方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种田栽秧,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付出,而南方相对来说,山比较多梯田多,不利于机械化劳作。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北耕南织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实作为农民,也不一定要接过父母的锄头,埋头苦干,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干,比如说经济型养殖业,经济型种植业,也是可取的劳作方式,南北产业互享,你耕我织又何曾不可呢!





重庆陈小厨


如果城里人能看得起农村人,别老是攻击我们农民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