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漢人這種概念麼?李世民會說自己是漢人麼?

少年不大冷


首先,漢族這個詞的是因為多民族族別之分才使用的。前稱——漢人。漢人世居中原,對於非中原地區並且不接受漢家文化的人統稱四夷(南蠻,東夷,北狄,西戎),屬於未開化之人。其實民族這個詞也是後來從西方傳入的,以前雖然也區分族群,但是並不是以民族這個詞去區分的。所以,你說的在滿清之前是沒有漢族這個詞的,但有一個比它更久遠,更沉重的詞——漢人!

漢人稱呼來源:自漢高祖開國,文帝景帝與民休息,內掃七王。至武帝時,國力鼎盛。武帝雄才大略,高瞻遠矚。對內繼續分化諸王勢力,對外大力拓邊。用士用將,不分出身。待百姓已寬,對官員以嚴。鹽鐵官營,興辦太學。振興儒學,以教化世人。所以湧現出了一大批經天緯地之才,將我大漢聲威遠播四方,南征北戰,擴地千里。徵南越,屠為九郡。徵朝鮮,設四郡。遠征大宛,策立新王而還,此戰降服西域,大漢天威震懾中亞。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從此幕南無王庭。基本解決了匈奴邊患,一掃高祖以來恥辱。

武帝時期絕對是我大漢最波瀾壯闊的時期之一。從此奠定了我華夏基本版圖,將當時最富庶的地區都收入囊中。征伐四夷,幾乎將所有有實力的胡人清掃殆盡。至漢宣帝時,國力達到極盛。自武帝以來這幾十年間,將漢人這個稱謂深深烙印在每一箇中原人的身上。這種不屈、奮進的精神也深深刻在了漢人的骨子裡。古往今來,發出時代強音最多的恐怕是漢朝了。無論是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還是漢宣帝定胡碑,不論是蘇武對匈奴的四句威脅,還是傅介子的獨闖狼穴。都能震懾一國,乃至數國。敢於發出這些聲音這無疑是他們對大漢的自信,對自己的自信。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四百年間波瀾壯闊的漢朝歷史當中,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他的一部分,每一個人也都傳承了他的意志。

隔壁老王談歷史


古代是有“漢人”這個概念的。

但是,古人理解的漢人和我們今天理解的漢族,其實並不是一回事。

既然提到了李世民,我就舉一個他本人提及“漢”的案例吧。

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曾與李靖討論設置安西都護府、安置番兵的問題。

所謂的番兵,其實就是指投降於唐朝的突厥士兵。根據《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記載:

太宗曰:朕置瑤池都督以隸安西都護,番、漢之兵,如何處置?靖曰: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由此常習戰鬬。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

這裡提到了“番、漢之兵”,就是從李世民本人的嘴裡親口說出來的。

只是,這裡的漢與番並不是強調民族,而是原本歸屬於不同政權的、文化特色相異的群體。

在唐朝時期,不僅有漢人這個說法,還有唐人的說法。

例如,唐朝穆宗年間,大臣劉元鼎奉命出使吐蕃,途徑蘭州時,注意到此地“戶皆唐人”。

這裡的“唐人”是在強調民族嗎?

並不是,而是在說政權。唐與蕃是相對應的。等到後來,唐人被等同為中國人的代稱。根據《明史·外國列傳》的記載:

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國外諸國盡然。

“漢人”這個詞語,何時才等於我們今天的民族概念呢?至少要從19世紀晚期開始,這個詞語的意義才發生了轉變。


HuiNanHistory


我是喜歡歷史的前可見古人。

漢人這個稱呼是從漢朝開始的。漢代秦興,當時的大漢朝空前強大,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百姓為“漢人”。加上經濟、文化及國家的統一有了新的發展,原稱華夏的中原居民稱為漢人。

經過漢朝以後的亂世和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大地迎來了民族大融合,中原大地上的人都稱為漢人。

李唐建國時,其國民全都是漢人,帶有古人血統的李唐皇室,為了確定皇族的正統性,必須自稱漢人,為此,不惜認道家聖人“老子”李耳為祖。李世民肯定會說自己是漢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