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撒播稻種時,田裡有水會不會淹死芽?

常德農村老趙


拿種子育秧,對於種田的農村人來說,非常重要。秧苗質量的優劣,會直接關係到糧食的產量。在農村,現在的育秧主要呈現兩種方法:

第一種,溫棚育秧。這種科學的育秧方法,易於日常管理,育出的秧苗質量較好。

1、燒火煮水提高棚內溫度育秧,秧苗可在三五天內長妥,但得要人日夜看火;目前,溫棚育秧又派生出了充電提高棚內溫度育秧,不用人時時盯著,但出秧時間稍長些。

2、直接在田裡搭蓋溫棚,不需要火、電提高溫棚溫度,不用人時刻盯梢,但出秧的時間要在10天左右,天氣不好′時還擔很大的風險!

溫棚育秧不需要太多的水,每兩天用噴桶往育箱裡噴灑水即可。

第二種,撒播稻種育秧(題主提到的問題)。這是種傳統的育秧方法,只需作簡單的田間管理即可!

小時候,經常跟老爸去田間撒播稻種,他常會先將田裡的水開去了2/3,再將稻種均勻的撒在田裡,走在後還能隱約看到大半埋進田裡的稻種。這樣做,至少:

第一,有水,能恆溫,不會凍死稻種。

第二,有水,粒不飽滿的稻種會漂在水面,淘汰掉。

第三,有水,起到保護的作用,使稻種不因暴露而被鳥雀、老鼠吃掉。

綜之,我個人覺得,田裡有水(不能太多),不會影響稻種的出芽及成長!


大中華美德


首先要明確,農田裡撒播稻種時,田面是不留水的,僅僅排灌溝裡有很少放不動的水。到了需要灌水時,稻種芽已出泥豎立了,那時會根據情況靈活灌水,所以無論幼芽還是幼秧都是淹不死的。為什麼肯定的這樣說呢?下面就根據本人種植水稻切身體,把撒播稻種的過程和稻種入田後的情況作一個簡單介紹:

一、稻種下田前稻田的準備

種植水稻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無論是育秧移栽,還是大田直播,都要提前準備好秧田或大田。

準備秧田和大田有兩種準備方式:

【1】千百年的老方法,用牛耕牛耙,人再細加工。

這一般是塊不是很大的,最大的面積一般不會超過5畝,小的只有幾分畝幾釐畝。

秧田都是上年收割晚稻後就翻耕的,這樣翻轉的泥土,在冬季經過冰點以下的冰凍,泥土春耕時做田就很鬆很容易碎的。

農民在穀子下田前幾天把田做糊做平,保留一層薄水。

在穀子下田的前一天,下好農基肥,分成一墒一墑的基本輪廓。

在穀子下田的早上,排乾田裡的水,用農具把墑壓平,泥也糊了。把穀子撒在墑面,再用農具把穀子壓入泥中。

露天穀子,只要天不下雨,就讓田曬去,曬上2~3天,用手壓泥泥不沾手又不太硬。這樣穀子在田裡以後灌水就不浮、就不隨水走了。.

在稻秧現青以前,可以早上排水,傍晚薄灌。這樣穀子就會牢牢的紮根泥裡,生根生長,是不會被水爛掉的。

【2】先進的現代化機械耕作。

這一般都是直播的大田,在穀子下田前,提前15天左右,對稻田進一次初步耕作,把草打入泥中爛去。

在穀子直播前2~3天,再施肥細作。不過無論機器細緻的做,絕對有高低不平的地方。

機器做的大田有不平的情況,直播穀子要比移栽浪費種子,因為高處被曬,又被鳥吃,低處曬不了,但又長期浸在水中,即使不爛,也有浮起、被水沖掉的可能很大。如果遇到長時低溫,很深地方的種子爛掉的可能也有。

二、稻種下田前稻種的準備

農民為了減少稻種在泥田中壞爛和以後的病蟲害,加速稻種發芽,提高發芽率,一般都採取提前浸種催芽,讓稻種在下田前就己生有白芽,一旦入田入泥,就能迅速的由芽變為綠色的秧。大大的縮短了稻種在不利條件下的生長時間。大大減少了爛種的幾率。

三、稻種下田時的情況

種子下田後,在1~2天就可以出苗了,如果是晴暖天氣,秧長勢很快,一個星期後就可看到綠綠的一片了。

四、稻種下田後的管理

稻種下田後,特別是那些水秧田,一定要勤於管理,剛下田時,讓田曬上兩天才能灌水,而且灌水必須是淺灌,如果水源充足,可以夜晚排水,早晨灌水。到秧全部長齊後,可以保持淺水層。

直播大田,由於都是機械化作業多,高低不平的現象很普遍,所以稻種播後,更要勤於管理,既要驅趕鳥類啄食高處的稻種,又要觀察低處深水的稻種,曬上兩天後,初灌水既不用擔心最低處,也不能照顧少數的最高處。灌水高低兼顧,保持絕大面積的淺水層。少數最高處,雖然沒被水層蓋住,但也可以自潮,能一樣正常的生長。

總結:農村撒播稻種時,田裡有水,只要不是深灌,是淹不死稻種芽的。


一生好人大司馬


【大別山鷹】答疑:水稻溼潤育秧有兩種撒種方式:一是先催芽後撒種;一是直接用幹稻種撒播。

溼潤育秧之前首先要施足底肥,將秧田翻耕露曬一段時間後,將秧田整平,放幹秧田裡多餘的積水,再在秧田裡施澆人糞尿或複合肥作底肥。施人糞尿的需要露天漚制半個月後再作秧畦,而施複合肥的則只需要漚制3一5天后就可作畦,畦高5釐米,畦寬100釐米即可,要求畦面水平無積水,畦作好後,再撒播催好芽的谷種或幹谷種,讓谷種自然落入軟泥中,不可覆蓋泥漿。然後,在畦上插上竹弓,覆蓋上塑料透明薄膜,並用泥巴壓緊塑料薄膜四周,不能讓塑料薄膜透氣進水到畦面。如果撒播稻種的畦面存在積水,會導致浸在水中的稻種因水浸溫度過低造成發芽緩慢,或者破胸的稻種發生腐爛。

稻種撒播後,在未生長出真葉以前切忌廂面灌水。當秧苗現青後,即一葉一心後,可灌淺水護秧。秧苗受寒潮凍害後,天氣轉晴時秧田排水不能過快,要保持1一2天深水層,以後逐漸排水。當秧苗高三寸左右,氣溫逐漸上升揭膜後,要及時追“斷乳肥",增加秧苗抗病和抗寒能力。當秧苗滿月前一個星期,即插秧前一個星期也應施"送嫁肥",以促進秧苗新根生長,縮短扦插大田後的返青時間,為快速返青分櫱打好基礎。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個人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