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疗效源于“四气五味”还是“有效成分”?

愤怒的小德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平和,其中也有微寒微温,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五味: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床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多含糖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甙一类或苦味质等。


相理衡真X


一、四气五味是中医药治病最早也是最基础的依据,直至今天也是中医药治病的主要指导。内经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相应,中药取自天地之气味通于人,人们得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然界的寒暑剧变和社会环境的恶劣影响,打破了体内平衡,从而引发人体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身体不适。中药是怎么治病的呢,就是是通过四气五味,平衡人体阴阳不足。

举个实例:曾经有一个亲戚,因生气而晕厥,医院两次进ICU,医生多次通知转院,后来根据辩证为肝气上逆晕厥,开了镇肝熄风汤,五剂后再未复发。镇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是生白芍、天冬、玄参、茵陈、甘草、川楝子、麦芽、龟板、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牛膝,主治气血上逆头部(气的上升运动太强)而引起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以及中风手足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等症。这个方子用大量重坠药物,如龟板、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使整个药方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沉降效果,加入了牛膝引诸药下行,更增强了镇肝熄风汤的沉降效果,从而可以迅速改善气血上升过度而引起的诸般疾病。组方依据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二、研究药物有效成份,是现代人使用科学手段探寻中药治病机理的一种方法,但目前为止仅限于单味药的研究,对于组方以后研究的较少,而对组方后进去人体产生的反应和机理更少,这也是此种方法落后于四气五味的原因,但总还是有一些,同样举个例子:如麻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体外实验,麻黄发汗原因是有麻黄挥发油的存在,同时,挥发油又可抑制多种细菌和流感病毒,单味药用于发热病人却无发汗作用,但用于麻黄汤组方可以发汗,这里又无法否认麻黄的成份作用。

当然,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论或学说来给以更好的解释,这需要同仁们共同努力。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望能有抛砖引玉之用,得中医前辈正解。



中药的疗效从中医的角度看是源于“四气五味”,举例——水,中医把各种水分类使用,井水、河水、雨水、雪水、露水性能完全不一样,尤其是雪水的药效惊人,本人体会很深,所以本人常年存着雪水,而且必须是腊月的雪水,夏天把腊月的雪水喷在室内苍蝇都不靠近,是不是苍蝇也懂化学成份呀?但这些水从西医看就是H2O,没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