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死在征伐的路上,皇帝守边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珠峰玉鹤


首先朱棣的一生总结起来就是生于军中,死于军中,其一生征战,波澜壮阔。

明立后被封燕王,镇守北京,朱元璋就是要用他得军事才能,抵御北边部族,保护南部腹地。

夺位自立后,有人说朱棣是为了避开拥护朱建文的势力而定都北京,可是事实是朱棣是在很多年后才迁都的,更何况朱棣生于军中,长与北方部族征战的北境,其军事才能朱元璋后当世不做第二人想,若想压制反对派,更应把军事中心放到南京而不是北方。

既然朱元璋把军事才能卓越的他放到北京,自然是为了北境的安宁,更是一代军事家对于北境的军事判断,朱棣经过北境的多年征战,更是深有体会。北境的安宁是国家安静平和的保障,这应该是当世军事家共同的判断。

无数次历史证明,北境一旦被突破北京一线,必丟半壁江山,从军事角度极其重要。明朝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回到朱棣个人身上,也许战场的号角才是其一生的归宿,他遵从自己的军事眼光,也乐于自己的人生归宿。天子守国门,铸就一道铁血防线,北击匈奴,遥追秦皇汉武,一保家国安宁,二展人生抱负!不负此生!


宫廷大锅菜


明朝素以”作风硬朗、骨风刚强“著称,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刚明”。正所谓“不割地,不赔偿,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们每次看到这句话,内心多少都对故明产生一丝由衷的敬意!

的确,大明立国276年,“无汉唐之和亲 无两宋之岁币”,这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尤其是明朝的皇帝,更是以”天子守国门“著称。当然,大明十六位皇帝,也并非个个都有御驾亲征、御敌守国之举。实际上,终明一代也就只有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和明武宗五位皇帝有御驾亲征过。

明太祖朱元璋自不必说,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是一名典型的马上皇帝。朱元璋戎马一生,以一无所有的贫僧身份,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先是消灭割据南方的汉族群雄,继而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伟大的大明王朝。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名马上皇帝,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皇位。继位后,朱棣励精图治二十余年,开创了著名的永乐盛世。而朱棣在位期间,还曾五次御驾亲征,率军讨伐蒙古,有效的维护了大明北境之和平。

接下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他是继洪武、永乐之后,明朝的又一位英主。朱瞻基早年就曾跟随祖父朱棣北征蒙古,理论上也算是半个马上皇帝。因此,对于战场杀伐、行军打仗,朱瞻基也并不陌生。所以,他在位期间也曾亲自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北境,一举击退兀良哈进犯的军队。

如果光从这三位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的事迹来看,明朝这种”天子守国门“的硬朗作风,似乎还真对抵御外敌,树立军威有极大的作用。

可问题就在于后世那些皇帝,历朝历代都不可能经久不衰,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之君都是久居深宫,过着深居简出的宅男生活,不论体魄还是胆识都无法与王朝前期那几位盛世明君相提并论的。因此,过去洪武、永乐、宣德三代皇帝的御驾亲征是”宣扬国威,震慑外敌“的伟大举动,但到了正统和正德这两位”正“字头的明朝皇帝那,结果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一个成了耻辱,而另一个则成了笑话!

因此,可以说,大明的”天子守国门“实际上只适用于其强盛时期。到了明朝中后期,平常也就是一句吹牛皮的空话,如果真要付诸行动,那便很可能成为一项不靠谱的举动,往往会造成反效果。



这些历史要读


首先,我认可朱棣是明朝杰出的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明粉经常称赞的话语,说实话我其实是不太认可的。在封建时代皇帝作为国家政治活动最重要的一环,为何要至于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去,其实说白了,就是国家实力弱罢了。有明一代,蒙古也没有真正的被征服。朱棣迁都北京未尝没有逼迫后代子孙励精图治的心理,如果不是朱高炽登基没多久就驾崩了,早就跑回南京了。他老爹敢这么搞,朱高炽可没有天天直面蒙古刀锋的想法。

为什么这么说朱棣守国门是无奈之举,大家看完明初到朱棣北征时候蒙古诸部寇边情况就知道了。

明初建国时,朱元璋派出处于巅峰状态的明军八征蒙古,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是由于游牧民族特性始终难以消灭蒙元。等到朱棣夺权成功后,蒙古实力开始出现恢复的现象,入侵次数明显增多。一方面朱棣作为篡逆夺取皇位之人,他急需功绩证明自己得国之正。同时,北京作为他的龙起之地可以说是经营最完善的,迁都北京可以对南京固有官僚阶级进行洗牌。因此,两个原因一拍即合,迁都北征也是一气呵成。

纵观朱棣一生亲率大军五征漠北,共计动用兵员几十万。但是,出征的效果并没有朱元璋时取得战果大,没有大规模对蒙古有生力量进行歼灭。等完成迁都后,明朝陆续在北方开始设立边镇,最后形成了九边拱卫京师的局面,战争的形式也由主动出击变成了被动防守。明朝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击,那就得是超级败家子明英宗了,一次土木堡把明朝上三代皇帝积攒的家底败个精光不说,自己被俘虏不要紧,还把整个武勋集团死个精光,致此文官集团彻底得到释放,皇帝唯有依靠宦官才能进行制衡,明朝的畸形政治制度也由此确立。等英宗之后嘉靖在位时,俺答汗南下,九边吃空响的各位边将竟然无人敢战,最后靠仇鸾的再三贿赂,俺答汗一顿纵兵劫掠后才退了兵,仇鸾竟然因此获封大将军、太子太保。

这和明粉说的不和亲、不纳贡可对不上号了。

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老师是专门研究明史的,是当时中国明史研究协会副秘书长,他老人家自己都说越研究明朝历史越生气,还请各位明粉不要过于夸张粉饰了。

为啥天子守国门,无他,唯实力不够也!能像汉武帝把匈奴打的西迁,才叫真汉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