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既是诗人又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嘉人4748755230297


辛弃疾既是诗人又是个战士,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旷世奇才,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我们印象中他首先是个文人,但如果去了解一下他的平生,会发现他是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斗士,是个能人。\r

辛弃疾从小健壮如牛,习文习武都十分勤奋,尤其酷爱兵书,素好研习古人的兵法。读他的词,经史子集等典故信手拈来,可见他的阅读量之大。他在祖父辛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自幼养成了任侠之气,立志为民族复仇雪恨。\r

南宋时期的北方,反抗金国占领和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时年22岁的辛弃疾拉起2000人的队伍,投奔了其中声势最浩大的山东境内耿京领头的义军。耿京任命他当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但不到一年出了一件大事。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来投奔义军的拜把子兄弟义端和尚,是个不守清规的出家人,他过不惯军营的艰苦生活,有天偷偷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到金营去邀功。\r

耿京知道后十分震怒,拿辛弃疾问罪。羞愧难当的辛弃疾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杀叛徒夺回帅印。辛弃疾带一小队人马连夜出发,埋伏在去金营的必经路上。拂晓时分,骑马来的义端和尚刚露面,辛弃疾一个箭步窜出来,挥刀砍翻马。义端和尚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疾恶如仇的辛弃疾不由分说,手起刀落,叛徒身首异处。\r

通过这件事,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并越来越重用他了。\r

时年23岁的辛弃疾,代表义军办完联络南宋朝廷的事返回北方,刚到山东境内,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死、义军溃散的消息。\r

辛弃疾临危不惧不乱,火速联系他以前的50个老部下,快马加鞭赶到叛徒张安国就任伪职的济州府。真是苍天有眼,这天晚上,正巧碰上张安国在他的府里宴请宾客,辛弃疾和几个同伴冲进去,挟住喝得醉醺醺的张安国。辛弃疾一行押着叛徒,“渴不暇饮,饥不暇食。”渡过淮水,直奔南宋边境。\r

辛弃疾传奇般的壮举大震南宋朝野,连皇帝也连连称赞。这壮举也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抹上了最富有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





黑云卷


辛弃疾是历史长河中仅有的,既是词人又是将军的大剑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有人称他的词“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我感觉十分贴切。

我第一次读辛弃疾的《贺新郎》,就被“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所震撼,因此,就迷上了辛弃疾的词,并对他的生平也很好奇,辛弃疾少年得志,中年遭受冷落,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

辛弃疾是唯一一个弃戎从文,而成为诗词大家的,他曾为朝廷征战四方,是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剑客。他二十二岁时,就拉起数千人的起义大军进京勤王,曾单枪匹马进入敌营生擒叛将。只是这些经历被辛疾弃诗词的盛名所掩盖,很少有人知道。

后代大家对辛弃疾多有评价,胡适称他为词中第一大家,称赞他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刘熙载评论他的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敻异"。


独吟黄昏


辛弃疾是文武双全,诗词并茂的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一一四O一一二o七)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時金人已经占领家乡十二年。一一六一年他组织两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起义軍,任"掌书记"(负责起草全軍的书檄文告,保管印信)并被派与南宋朝廷联系,完成使命北返時,听说耿京为叛徒张安國杀害,就率领五十名骑兵闯入有五万人的济州軍营中活捉知州张安國,并策动万人反正跟他渡江南下。

辛弃疾发杨了苏轼的词风,后世以"苏,辛"并称,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作品题材广阔,内容深刻,具有時代气息: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也清新朴素,别有一番情趣,辛词数量多,艺术成就高,小令中调,长调都写得很好,往往冲破词的格律,不为形式所枸,他不但用词來写景抒情,还用來发表议论,他能写雄壮豪放的.也能写细致小巧的,生动活泼,风格多样,以前的词人很少能与他相比,惟有時用典太多隐晦难懂,著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还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词这是退居乡间時的作品,词中使用白描手法,构成质朴清新的格调,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片段和农民们的音容笑貌。此外,他在寄倩山水之余,也写了不少內容消极的作品,反映出他思想倾向中的另一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