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你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与关系是怎样的?

当代诗人李秋忠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关系,这要从二个人不同时期和各自的角度分析。

薛宝钗对林黛玉,刚入府时,薛为外客,林为贾母掌上珠,薛在和众人打成一片同时,对林也多为爱护避让。宝玉黛玉前后看姨母,在薛姨妈这吃酒,黛玉借手炉揶揄宝玉这段,可看出宝钗心里聪慧明了,但以玩笑过。其对林的态度用她自己的话:“恨又不是爱又不是”黛玉嘴上刻薄,爱使小性,宝钗待之以妹,黛玉待宝钗有欣赏有仇视,二人才情相当,毕竟少年心性,相处简单。中后期,宝钗因贵妃赏赐与宝玉同等礼物,明了自己在王夫人及贵妃处已得认可,自己也流露出以宝玉未来夫人的姿态,拉拢袭人,在宝玉床边刺绣,劝诫宝玉读书上进,为王夫人处理金钏身后事等,明知宝黛相互倾心,故作不知,因她心智成熟,知道婚姻之事不以当事人态度,而以家世长辈权力掌控者定夺。她的目标是宝二奶奶,她的巴结对象是贵妃、贾母、王夫人。她与黛玉姐妹情转化成情敌,在公众场合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抿嘴一笑了之。站在胜利者者的角度,对黛玉更多的是怜悯,也更会做人,对黛玉予以的照顾更多是其心计,麻痹宝黛。而黛玉沉浸儿女情长里,誓做宝玉知音人,不屑计谋盘算,囿于孤女身份,无人替她做主。兰心蕙质,明白自身处境,除了远离是非,自苦忧愤,对她人给予一丝温暖备感珍惜。宝钗的雨中送燕窝,黛玉感动心心念之,许以真心。此时的黛玉对宝钗更情真意切,把她当姐姐,就像飘在水里抓住的浮草。紫鹃是旁观者清,当她在薛姨妈提出为黛玉做主的戏谑时,直击要害,让薛姨妈为黛玉去求老祖宗,结果被老道的薛姨妈打趣得回了场,可见此时薛家母女的虚伪。

宝钗黛玉二人关系,主要围绕宝玉转换。幼时恼趣情真,成年因情失真,宝钗自始知道自己是谁,要的是什么,所做所思皆为达成所愿,黛玉赤子之心,凭心待人,后期待宝钗尤为真心。





颂章红红


《红楼梦》里,原本林黛玉与薛宝钗没有关系。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成为了孤儿。贾琏就把林黛玉接进贾府,林黛玉跟贾宝玉是姑舅亲,从小有过接触,两人因为木石前盟而感情甚笃。至于说,林黛玉为贾宝玉左右摇摆的情感,是为了报答贾宝玉(神瑛侍者)对她的浇灌之恩。林黛玉在贾府实际上是寄人篱下,她如果嫁给贾宝玉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寻找到了生活的保障与安全。而薛宝钗本是为了选妃来到京城的,薛姨妈跟王夫人是姐妹,因此,薛家是在贾府暂住。商人出身的薛宝钗有着处世圆滑的一面,但《红楼梦》里特别写到薛姨妈对薛宝钗的要求是很严的,试想,一个富家小姐竟然会做女工。一个是富家小姐,一个是贵族公子,结成连理,确实是金玉良缘。如此来看,林黛玉跟薛宝钗本来就没有交结,因此两人本来就没有情感。她们两个进入大观园后,在谁是贾宝玉最佳夫人?有了交接。她们俩个成为了竞争对手。但这也是形式上的对手,而选择权却在王夫人和贾母的手里。但王夫人毕竟是薛姨妈的妹妹,从内心来说,薛宝钗是最佳人选。而林黛玉只是看贾母对她如何了?从贾元春是皇妃,而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是提督,贾母也是不敢直接得罪王夫人的。因此,林黛玉的失败实际上是定局。她也只有哭泣了。


易简斋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感情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比较生疏的亲戚关系、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坦诚相见的姐妹关系。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随着这三个阶段的关系而分为三个阶段:感情一般,感情不好,感情亲密。

1、感情一般,比较生疏的亲戚关系

先来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亲戚关系是怎么论的?



贾家的千金小姐贾敏,是林黛玉的生身母亲。贾家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太太王夫人,是薛宝钗的亲姑妈,贾家荣国府嫡系的贾琏的正妻王熙凤,是薛宝钗的姑舅表姐。

那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有血缘关系吗?

没有。

所以,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感情与关系,从她们出生一直到懂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比较生疏的亲戚关系,因为她们这亲戚关系实在是不怎么亲,有点远,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显得“比较生疏”。这段时期,一直持续到林黛玉进贾府、薛宝钗没有来之前。

2、感情不好,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

薛宝钗来到贾府之后,林黛玉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开始感到不安、没有安全感。

需要说明的是,她们之间此时的情敌关系,这个“情”,可以说是亲情慢慢到爱情过渡的。

因为此时林黛玉还小,可能都不懂爱情,但是和贾宝玉非常亲密是毋庸置疑的,薛宝钗的到来不仅会抢走贾宝玉,让林黛玉少了一个唯一陪她吃睡的哥哥,而且也显得她的名声相形见绌,对比之下,林黛玉的口碑就不好了,所以两人的关系在薛宝钗进贾府后,开始慢慢地变得不好。

证据见《红楼梦》第五回:

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合意顺,略无参商……不想来了一个薛宝钗……人多谓说黛玉不及,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

夹枪带棒的开始在《红楼梦》第八回,在脂砚斋批本的《石头记》中,第八回的后半句回目就叫“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黛玉摇摇摆摆地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林黛玉给薛宝钗解释的原因是这样不至于太热闹和太冷清,实则言外之意是她林黛玉来了,会不会打扰了贾宝玉和薛宝钗亲密玩闹和谈笑呢?至少林黛玉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她说“我来的不巧了”,不巧碰上你们俩在一块!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同一回,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已经在慢慢升温了。

林黛玉的丫头雪雁来送手炉,说是紫鹃叫她来送的,林黛玉是如此指桑骂槐的说的:

“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这里雪雁完全就是无辜的了,看似是林黛玉在骂雪雁不听她的话,只听紫鹃的话,但是事实和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我们来看林黛玉这段怼人和讽刺之前,刚好是薛宝钗劝诫贾宝玉,酒要热了的喝,不然身体受害。

所以,林黛玉这话其实是说给贾宝玉听的!暗含的意思便是贾宝玉只听薛宝钗的话并且听得飞快,而就不听自己的话!

这里的撒娇、酸、妒忌其实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薛宝钗和林黛玉在此时是变成了感情不好的情敌关系。

以上都是从林黛玉角度来分析的,那么从薛宝钗角度去分析,是不是也是情敌关系呢?

薛宝钗看似处处容忍,不出头,不高调,也不回怼林黛玉,但是,这一回在通行本《红楼梦》里面的回目叫做“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金玉良缘已经呼之欲出了,并且薛家一直在为金玉良缘造势,因此从薛宝钗角度来看,他和林黛玉的情敌关系也是成立的,只不过薛宝钗采取了暂时不动声色的手段。

往后,两人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和不好的感情,是在愈演愈烈的。

贾元春赏赐给贾宝玉、薛宝钗的物品一样,林黛玉去怡红院的时候,晴雯不开门,林黛玉却见薛宝钗从怡红院出来了,从而伤心作出《葬花吟》,林黛玉的泪、酸、醋,有很多是薛宝钗这个情敌引发的。

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贾宝玉拿到一个麒麟,薛宝钗说了史湘云也有一个麒麟,林黛玉就讽刺薛宝钗说,宝姐姐偏在什么金啊玉啊的事情上留心?

这个时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好的感情、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已经丝毫不加掩饰了。

回去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此又大哭大闹,使得贾母痛呼出两个冤家的话来。

更有甚者,在贾宝玉被贾政打了之后,薛宝钗也和哥哥薛蟠吵了一架,薛蟠明白直接地说出来他们薛家金玉良缘的阴谋,薛宝钗哭了一夜,第二天林黛玉是这般讽刺的,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末尾:

黛玉……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林黛玉此话可以说是很难听很毒辣了,也足以见得薛宝钗和林黛玉此时的关系,是情敌无疑,感情也越来越不好。

3、感情亲密,坦诚相见的姐妹关系

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并列第一的女主,从感情不好、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开始发生转变,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因为林黛玉在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时候,《牡丹亭》《西厢记》的话,脱口而出,所以在第四十二回,薛宝钗专门找了时间告诉她“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我们看黛玉对宝钗态度的转变:

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从这个时候开始,林黛玉已经是开始暗服薛宝钗,这个服,是佩服,更是敬服。



再往后,林黛玉就认了薛姨妈做干娘,薛宝钗和林黛玉也真正地做了姐妹,做了姐妹之后,二女也渐渐地坦诚相见了,薛宝钗给黛玉的病出主意,林黛玉大意说在贾府这里不便要求太多,寄人篱下,很多人嚼舌根,薛宝钗便叫自家人来送药,还安慰黛玉说我们都是一样,各有各的难处之类。

到了这一阶段,由于黛玉慢慢长大,也就不好和贾宝玉像小时候那样同吃同睡了,故此,和薛宝钗慢慢了解得多了,两人倒是由情敌变成了姐妹。

我这里只讨论曹雪芹原意的前八十回,高鹗后四十回与前面伏笔相差太大,不符原意、谶语和伏笔,癸酉本石头记的后二十八回倒是有很多符合伏笔的,但是争议也太大,所以薛宝钗和林黛玉最后的关系和感情会怎样,就无法准确论述,暂且不论了。

这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感情与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感情一般,比较生疏的亲戚关系;感情不好,夹枪带棒的情敌关系;感情亲密,坦诚相见的姐妹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