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真正的農村人是不是並不喜歡?它是否僅僅是文人“享受苦難”自我滿足?

不不不202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非常偉大的小說,他的偉大正是因為描述了一群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將一個人對於苦難生活的無奈,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中的一些思想觀念也值得細細感悟和品位。

一:什麼樣的群體喜歡這本書?

對於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一些地方需要糾正,農村人和城市人的區別並不在於興趣愛好層面,農村人和城市人的區別只是自己所面臨的環境以及環境帶來了各種影響不同而已,而不包含一個人的愛好,興趣,覺悟,品格等等。

說的通俗一些,就是“農村人”也有素質高的群體,也會喜歡一些高雅的事情,“城裡人”也會有一些人喜歡苦難情緒,嚮往著農村生活。

一個人喜歡某一件事情,只是自己的愛好,而且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對於文化的理解雖然說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但是並不是完全取決於環境。

所以在《平凡的世界》之中,所涉及一個人對於苦難的理解,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都會有一部分人對這樣的感受情有獨鍾。

而且從某一個角度來說,農村人和城市人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就好像有這樣一句話,多數城市人往上數三代人,也都是農村人,只是當下所處的環境不同。

二:喜歡這本書的人是不是在“享受苦難”的自我滿足感?

那麼《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不是隻是文人“享受苦難”的一種自我滿足方式呢?

不管是路遙先生本人,還是每一個讀者,絕對不僅僅是所謂的“享受苦難”才喜歡這本書,而是在這本書中可以發現更多的人生,這也是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因為這本書的作者路遙先生,他本人有著和《平凡的世界》之中很多情節相似的經歷,他對於生活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有著不一樣的感悟。

就好像孫少平這個角色,孫少平自己高中畢業之後,在自己的老家村子裡面教書,隨著學校被取消,他沒有書可教,這個時候也不願意在家裡面種地,就一個人選擇到城市裡面打,剛開始是在工地裡面做工,後來又到煤礦上班。

這一系列情節描述的都是一個普通人在底層掙扎的故事,而路遙先生本人在某一個時間段也做過許多份的工作。

對於一個在底層生活過的平凡人來說,對生活則有一種不一樣的理解,特別是某一些看過月亮的光,卻夠不到月亮的人,他們對於生活的無奈,生活壓迫之下的那種無力感,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感受的。

所以路遙先生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揉進的也是自己對於生活的感悟。

而對於喜歡這本書的讀者來說,並不僅僅是“享受苦難”的自我滿足感,而是在這本書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影子,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世界之中的一個角色,享受著平凡,又在平凡的生活中無奈而又掙扎著。

三:結語

最後我們再來回答一下“您給家裡人下載了這個連續劇,但是他們並沒有興趣”。

我們先為您的孝心點贊,其次我們想說,一個人的愛好沒有什麼對錯的標準,也沒有什麼好和壞的標準,喜歡就多看一眼,如果老人對這部電視劇沒興趣,那也沒有必要勉強。

對於大多數情況而言,喜歡或者不喜歡一件事情,沒有農村人和城市人的區別,我是農村人,我也很喜歡這本小說。


國學書舍


我就是農民,我很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對於一個不愛看書的人來說,哪怕他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不會喜歡這部小說。如果一個人,能靜下心來,獨處一室,好好拜讀路遙大作,我相信,不喜歡的人太少了。這部小說,也不是文人享受苦難的自我滿足。路遙是作家,是文人,可是,他是用筆在描寫一群普通的人,自我拼搏,自我實現的經歷。他是用一生精力,給我們留下一部鉅著,也是他才華的體現。路遙不是在享受苦難。他是用筆在戰鬥。為了這部作品,也耗盡了路遙的精血。天妒英才。緬懷路遙先生。



李想話親子


路遙是個敢說真話的作家,平凡的世界說的都是平凡人的真實生存,生活的艱難。但是作為我們國家的基石人群,廣大的農民兄弟絕大多數只在生死線上掙扎,有幾人有時間,精力去看換不來溫飽的小說書?講實話,現在農村老人們還大多是睜眼瞎!他們只想怎樣把莊稼種好,養活一家子,誰去管路遙,路近寫的什麼?雖然路遙確實一片苦心。直到現在,前幾天我到農村去跟他們聊天,喚,他們都在擔心天不下雨,沒人管別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