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说起新疆,大家脑海中便浮现出喀纳斯、禾木、赛里木湖、天山天池、吐鲁番……

其实这些地方仅是新疆的一半——北疆的代表景点;而新疆的另一半——南疆,有哪些美景?大部分人可能说不出来。

南疆,有最古老的石窟-克孜尔千佛洞,最早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最难攀爬的雪山-慕士塔格峰,最长的沙漠公路-中巴公路……

而且南疆是领略西域人文风情的不二之选,这里的空气永远弥漫着馕和烤肉的浓香,还有一张张西域风情的脸庞,让人恍若身处异域他乡……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 喀什作为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它西邻“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走在喀什的大街上,擦肩的基本上都是戴着花帽、头巾的维吾尔人,街道上不时传来手鼓和冬不拉为婚礼助兴的节奏,一排排伊斯兰建筑在街上耸立着……让人沉浸在异域风情中。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是喀什的精华所在,从街头到巷尾,你会看到精美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商品,异域风情的面庞……

这里有看不尽的风景,拍不完的人文题材,铁匠铺、打馕店、包子铺,如果时间充裕,建议逗留两三天在古城里走走拍拍。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手工乐器:库车 | 信和乐器王

每个少数名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乐器,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等都深受大家喜欢,而在当下这个机器为王的时代,很多传统都在慢慢消失。

南疆的库车县却仍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在“玩木头”,坚持手作乐器。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老匠人在凿乐器“弹拨尔”的共鸣腔

南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加依村,村里祖祖辈辈制作乐器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来到村落,看着村中的低矮房屋,很难想象出音乐在这里环绕了几百年的感觉。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在琴体上刻花纹

沿着小道,随意走进一家院落都能听到凿木的声音。传统的手艺人凭借几把简陋刻刀和多年经验,轻松将桑木制成胡琴。

先用一段最紧实的桑木雕刻出琴头,再在凿出一个音乐共鸣箱,所有的弧度都掌握在老匠人的手中和心中。

最后做出琴颈把它们拼装起来,细细打磨后再上漆刻上花纹。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制作乐器“热瓦普”

如果你夜宿在村中,一早起就能听到村民摆弄木头的声音和弹奏乐器的声音,或许还能跟着他们学学弹拨尔。

每个新疆人都有自己的帽子。

很多驴友到新疆后都以为深眼窝高鼻梁都是维族人,其实不然。新疆有47个少数民族,各族差异很大,至于怎么分辨他们,其实看帽子就是一个简单分辨的方法。

以前,新疆人戴的帽子都是家里妇人手工做的,用线四角对齐地缝制,针脚绵密,精致又饱含温情。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哈萨克斯坦族花帽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柯尔克孜族花帽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塔吉克族花帽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维吾尔族金珠花帽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维吾尔族巴旦木花帽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回族帽子

现在工业时代,比较少能见到正宗的手工花帽了。

如果对手工花帽有兴趣可以到喀什市中心的高台民居走走。走进民居群里迷宫样的小巷,找到一户挂着木牌的人家,木牌上写着:150多年的古代民居,主要从事手工绣花帽。

这家女主人经营着这家家庭工艺坊,花帽和其他新疆特色织物都是她和女儿亲手制作,相信你看到后会喜欢。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高台民居的一户小院

西域最古老的纸 | 和田桑皮纸

和田市,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布达村中,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至今还坚守着手工制造桑皮纸。老人名叫托乎提·巴克,家族桑皮纸技艺的第十代传人。

托乎提·巴克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桑皮纸,每日清晨上山收集桑树枝,回到家中削树皮,接下来还有将桑树皮浸泡、锅煮、捶捣、发酵、地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八道工序,全部由托乎提·巴克和他的儿子手工完成。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原材料桑皮,都是手工一点点剥下来的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桑皮经过浸泡、熬煮、碾磨最终成纸浆

制作桑皮纸对天气也有要求,即使一个月都是好天气、也无法量产,一天最多只能做十几张。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最后晾晒,一定要干燥的大晴天才可以。

桑皮纸是修复国宝级古话的材料,现在,桑皮纸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托乎提·巴克也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人,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坚守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尊敬。

如果你慕名来到他家,能看到三代人在院子里共同做纸的场景,他们是在劳作谋生,也在用血脉传承着千年匠心。

高崖上350年守望 | 喀什土陶

高台民居小巷中除了花帽还有另一处家庭工艺坊——做土陶的吐尔逊家。

吐尔逊家差不多是高台民居历史最悠久的土陶作坊,历经350多年传承,近年还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比赛的传承和创新奖。

走进吐尔逊家的作坊,可见一座两层小楼,下层是搅拌泥土的地方,上层阁楼用来做陶和晾放泥胎,屋顶还有个天窗,便于通风和采光。

阁楼中央摆放着手工制作的制陶机,一个木制圆盘下一根轴连着脚下的踏板。

吐尔逊坐在制陶机后面,将陶泥放在圆盘上,脚蹬脚踏板转动圆盘,瞬间陶泥就在他手中呈现不同器具的形状,不用图纸也不用思考,一切全凭经验。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匠人在用手工制作的制陶机拉坯

成型后的毛坯被放置在阁楼的小木架上晾干,十多天后才可以拿下来上色。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雕刻花纹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开始晾晒

喀什除了老城名扬天下,还有让人赞叹的是……

彩绘后入窖高温烤制成成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