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2020年2月4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立,就是“開始”;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立春,意味著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即將到來。當然,中國地域遼闊,立春之時北方依然是冰天雪地,中原地區也仍然在“數九”寒天,只有嶺南地區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春天。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立春

立春作為重要節氣,當然有許多重要的民俗,比如拜神祭祖、除舊佈新、迎春等等。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詞,踏著詩詞之路,夢迴大宋,體會宋朝人立春之日的熱鬧和歡樂。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蘇軾雕像

這首詞的名字叫做《減字木蘭花·立春》。木蘭花令,唐教坊曲名,由韋莊所創,原本是五十五字,後世文人減去了一些字,成為四十四字,所以命名為“減字木蘭花”。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杖”,以彩色物品裝飾的木棒。“春牛”,是中國古代立春時用泥捏成的“土牛”,以彩紙裝飾。在盛大的迎春儀式上,地方長官行香主禮之後,扮作“句芒神”(主管樹木發芽生長)的人,就用春杖將春牛擊碎,圍觀的百姓們一擁而上將碎土搶走,認為春牛的泥土利於養蠶,還能闢瘟疫。這就是民間將立春稱為“打春”的由來。鞭打春牛,用意是勉勵農民們勤勞耕作,象徵著春耕開始。“丐”,乞求。“春工”,春季造化萬物之工。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鞭打春牛

詞上片的意思就是:用春杖鞭打春牛,無限的春風從海上吹來。(人們)於是請求春季之神施展造化萬物的神工,將鮮豔的桃花染得如同肉色一樣紅。

“春牛春杖”,描寫的是打春儀式的熱鬧景象,奠定了這首詞歡快的基調。“無限春風來海上”,首先是寫實,因為蘇軾當時身處海南島儋州,溫暖的春風挾著水氣從海上吹來,讓人身心舒暢;其次從意境上來講,大海茫茫,風行海上,吹遍海島,境界何等雄渾遼闊,讓人襟懷大開。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春風海上來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海南島從氣溫上來說,全年是沒有冬天的,立春之時,桃花怒放。蘇軾在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形容桃花的豔麗之際,還“皮了”一下,“桃紅似肉紅”。將桃花的紅比作肉紅,我也就在這位老先生的大作裡見過。因此,我敢肯定,蘇軾看到紅豔豔的桃花之時,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詩意和唯美,而是他的拿手好菜:“東坡肉”、“東坡肘子”,還別說,顏色確實很像。蘇軾不愧為史上頂級的吃貨,I服了YOU!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春幡,就是春旗,長條形,飾有文彩,寫有“春”字或繡吉祥物,立春日掛在家門前或者樹上;也有裁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的,後來就演變為女子立春時佩戴的一種銀簪,墜有長方形小銀片,以示迎春之意。辛棄疾在《漢宮春·立春日》中寫道:“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當然,春幡在這首《減字木蘭花·立春》中指的就是彩旗。春勝:立春日的彩色剪紙方勝,形狀為兩個斜方形一部分重疊相連;古代女子立春日佩戴的這種形狀的的首飾,也稱為春勝。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桃花美人

詞下片的意思就是:高高懸掛迎春的彩旗,妙手裁剪迎春的綵勝。一陣春風將我的酒醉吹醒。這個地方不象天涯,因為春風捲起的楊絮飄飄灑灑,如同雪花一般。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東坡肉

“春幡春勝”,下片開篇描寫的仍然是宋代立春習俗,和暖的春風之中,房前、枝頭春旗飄飄,七彩的春勝張貼在窗前,佩戴在人們頭上,儋州城成為歡樂的海洋。在這樣美好的節日裡,豈能無美酒助興?人們團團圍坐在春天的暖陽下,開懷暢飲。“一陣春風吹酒醒”,蘇軾應該是最先喝醉的那個人,一陣挾著花香、草木清香的春風吹來,將他的酒意稍稍吹醒了幾分。真是太幸福了!“桃李春風一杯酒”(黃庭堅)就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當天的廚子燉肉的水平估計不咋地,蘇軾吃得不太過癮,看到枝頭桃花紅豔,難怪會想起自己的“東坡肉”。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美人頭上的就是春幡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海南春早,立春之時,楊絮就已經開始飄揚,而中原一帶,此時應該還是雪花紛飛。醉眼朦朧之間,蘇軾見楊花在春風中起舞,彷彿看到了汴京城漫天飛舞的潔白雪花。剎那間的錯覺,讓蘇軾此時此刻渾然忘記了自己身處於天涯海角的海南島,所以由衷發出讚歎:不似天涯!

蘇軾一生處於新黨、舊黨的夾縫之中,過得相當坎坷。壯年之際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新黨打壓,甚至差點兒丟了性命;晚年之時舊黨上臺執政,蘇軾已經認識到許多新政確實是利國利民,並與退隱的王安石達成了和解,強烈反對盡廢新法,於是又被舊黨誣告陷害。蘇軾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不得不自請離京,到地方任職。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樹上的春幡

公元1093年,舊黨後臺高太后逝世,宋哲宗親政,新黨再度上臺,對蘇軾的新一輪打擊很快到來。1094年6月,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1097年,蘇軾被貶為瓊州(海南)別駕,不得籤書公事,昌化軍安置。在宋代有一種說法,放逐海南,是比滿門抄斬輕一等的處罰,所以蘇軾訣別家人,來到了海南儋州。1099年的立春日,蘇軾完成了這首《減字木蘭花·立春》。

海南島在宋代是不折不扣的蠻瘴僻遠之地,離京城汴梁7200多里,貶官罪臣到此,無不痛哭流涕。蘇軾此時已經62歲了,經歷了一生大起大落,生活挫折,政壇風波,不再是當年的熱血中二青年,早已看破、看透、看淡這一切,“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他把海南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所以在這首詞輕鬆歡快的字裡行間,我們知道了宋代立春節日的熱鬧歡騰,看到了海南絢麗燦爛的美麗春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體會到了蘇軾胸襟的曠達豪放。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楊絮如雪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蘇軾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會感染我們每一個讀到這首詞的人。

這首《減字木蘭花·立春》,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熱情謳歌海南春天的詩詞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雪花飄飄

需特別指出的是,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是“純天然”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創作詩詞類作品,要儘量避免一個字頻繁重複使用,而蘇軾這首44個字的詞僅“春”字就出現了7次,而讀者不但不覺其煩,反而覺得熱情奔放,勢如春雷。這就說明,雄才滿腹的蘇軾填這首詞的時候,藉著三分酒意,一氣呵成,不事雕琢,渾然天成。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被貶海南更曠達,寫下史上最快樂立春詞

海南春天

普通人喝醉之後,吐出的是胡言亂語;大文豪蘇軾喝醉之後,吐出的是錦繡華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立春這個充滿無限希望與美好的節日裡,“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祝每一位讀者朋友新春大吉!

古詩詞解讀系列,“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精心選題,深度解讀,榮譽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