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甲午战争的耻辱感比八国联军更多? ?

雨天爱美的小丑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首先说“甲午海战是不是北洋海军的耻辱?” 答案应该为不是。因为那只是一场败仗而已,没必要上升到耻辱的地步,而同时北洋海军也大部分将领或战死或自尽了。但是,如果我们偷换一下概念,说甲午战争是不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那么答案是肯定。因为大清国自己腐败的原因害得自己洋务运动多年的成果付之东流。。。

那么现在再说回北洋海军,为什么说甲午海战不是耻辱?这里举一个例子,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那一天被定为美国的国耻日。为什么?因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空有舰船无数,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雷达有显示但被误认为是自己人的轰炸机编队;当时周末放假海军休息,结果被打个措手不及。),才导致如此后果。

因此说白了就是海军自己的锅自己背。但是北洋海军则完全不同,因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在帮别人背锅。陆地战场不顺利(总指挥叶志超率部后撤,偏将左宝贵战死沙场),所以总需要海军过去支援,比如说为运兵船护航啊等等。单看北洋海军参与的三次海战(之前个别舰只的单独作战行动不算),即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威海保卫战。

其中前两次海战都是因为掩护陆军才发生的(丰岛海战为运兵船护航,结果运兵船让人打了,大东沟海战刚刚护送陆军登陆,结果和日本舰队碰个正着,所以只得向外海突围,掩护登陆部队。)。而威海保卫战终于不用掩护陆军了,但是威海周围各山炮台基本未受抵抗就被日军占领了(陆军基本没怎么抵抗就全都逃跑了,走之前连炮台都不炸,结果日军来了直接捡现成的。),最终洋务运动几十年来的成果就此灰飞烟灭。

同时在整个战争中,北洋海军除方泊谦一人畏战逃跑之外(后斩首),其余各将领或战死或自尽,手下官兵也多数战死。可以说,北洋海军在战争中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且还做的很好(命中率比对面高),可惜的是,命中率并不能说明一切,日本舰队各舰受伤却无一战沉。而相反,陆军则给海军拖了无数的后腿。但是甲午海战之败并不能说明海军自身有问题(1.海军基地周围多是烟馆或青楼。2.北洋官兵素质低下。3.大炮晾衣服。4.炮管一抹一层灰。5.海战指挥错误。6.炮弹掺沙子。)以上之说法全部都是谣言,具体信息及细节可以参考日方的作战记录。那么甲午海战为什么会失败?答主不妄谈制度问题,但是可以知道的是,1.由于翁和李鸿章是死对头,所以翁从未给海军支出过任何军费。

故此没军费就没法维修锅炉,没军费就没有足够基数的弹药。最后逼的李自己出钱想办法。2.海军舰船技术革新太快,北洋各舰均已过时。3.陆军一直坑,海军忙救场。到最后还被陆军卖了。所以就好比说送一个团的特种部队到抗日时候,给他们当年八路军的那种数量的装备(早年那会枪数量有限质量不好),和鬼子一个联队干,而且是正面干,那也未必干的过。那么,为什么甲午之战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因为甲午一战,天朝大国之梦彻底粉碎,洋务运动就此失败,无数有志之士的大国梦(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大国梦一样,只不过那个梦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就此破碎。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大清国已经腐朽到骨子里了,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的教科书依然让北洋海军为甲午战争背锅,而真正那些造成这一战败的贪官们,却难在教科书中见到他们的影子。所以甲午之战,因为我们自己作,结果作败了,才应该称为中华民族之耻辱。


父母年代记忆


实则不然,甲午战争,和时隔六年的八国联军入侵殊途同归,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甲午海战是自许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大清帝国与一衣带水的倭寇打的一场本不该输的战争。从吨位数量上可以比肩,但往往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输就输在钱多皇傻,夜郎自大,闭门造车。一连六年翁同龢户部不拨一两文银,不更新换代,各国列强以换了速射炮和破甲弹,舰速加快灵活自如,而且常年无实弹操练,战败也就不必细叙了。体制腐败无能,官员文娱武嬉以腐朽致根无可💊救。所以甲午战争本可以和平解决各国调停的,只怨光绪皇帝少不更事,不听中堂之言,才又大败。八国联军一九OO年的战争始于慈禧太后,她也不甘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污辱,才挑动义和团入京杀洋人以解气灭🔥。但义和团令人大失所望,洋人只杀了二百余人,确杀害了无辜的平民百姓十余万人,真是祸国秧民,尸横遍野,风声鹤唳,民不聊生。慈禧太后传而有利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自己逃之妖妖。才又了张之洞等贤臣发起的东南自保运动。被逼无奈的慈禧太后有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去鉴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十一国联军四万万两银子人均一两。何来甲午海战不如辛丑条约之说呢?











94310417小云


这和保家卫国无关,只是前者多少看着还有那么一点希望打赢,所以落差太大,让人有遗憾的感觉。而和八国联军开战结果谁都不看好,因此相对比较能接受而已。

在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也不得不寻求自强之路。特别是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和恭亲王奕䜣掌权以后,开始兴办同文馆,铺设电报,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工业,购买、仿造西方武器武装清军,并采用西方操典训练海陆军。

在这一些措施下,清朝一时间也有了一些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装备新式武器以后,清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北洋水师的成立,让清政府的海防大大加强;国内的兵工厂已经可以仿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枪炮,还可以建造巡洋舰等中型军舰;一些纺织厂、矿务局等近代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国力的加强,也使得清政府敢于采用一定的军事手段和国外抗衡:比如像左宗棠征讨阿古柏,收复了西北边疆;沈宝桢和李鸿章出兵台湾,驱逐了日本侵略军;在法国入侵越南时,清政府也派军队入越,和法军展开战斗,虽然败多胜少,但是至少已经不是一边倒挨打了。

这一时期清政府也俨然有了几分大国气象,所以也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同光中兴”。也许自我感觉太好,加上历史上日本一直被中国压着打,因此在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上下除了李鸿章等少数人外,大部分都认为稳操胜券。也正因为如此,甲午之败才格外让人震动,会让人觉得可惜。

而到了八国联军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日本打回原形,谁都知道它只是一个空架子,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就掀起了一次瓜分狂潮。这个时候不要说一挑八,就是一对一,清政府也没有胜算。

所以在慈禧下诏对列强宣战以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就玩起了东南互保,拒绝参加战争。可见大家都没什么信心,败了是很正常的结果,因此并不会像甲午战争那样引起太大的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