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任是无情也动人”为什么指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当代诗人李秋忠


由于宝玉对宝钗有怨气,她影响宝玉和林妹妹的木石前盟。所以在整个生日宴上,作者对宝钗都没什么好话。

‘ 艳冠群芳,’ ‘任是无情也动人’,在说明宝钗长相明艳,就像宝玉看到宝钗褪红麝串时看呆时一样,心想:这段酥臂长在林妹妹身上多好!这个无情,一方面说宝钗世故虚伪,一方面是宝玉对宝钗没有那种男女之间的情。这是宝玉在整个生日宴上对宝钗的态度。这要和白天的宴会联系起来,就很明白了。

白天行酒令玩‘射覆’,宝钗就射了一个‘埘’字,即鸡的栖息地。意思是讽刺宝钗把贾府当成了自已的家。当宝玉和宝钗对点行令时,宝钗覆了一个宝字,想让宝玉射一‘玉’字,宝玉偏要射一钗字,并说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这是在提醒宝钗放弃‘金玉良缘’的坚持。后来到了园子,宝钗就让黛王喝了残茶。

在 整个生日宴上,宝玉用自己的方法反抗着‘金玉良缘’,和林妹妹站在花下遥遥知意。整个生日宴会就是这种气氛的。





幸福猫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一诗句,是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中的一句诗,是说牡丹的美,即便无情,也是动人的。

在《红楼梦》六十三回中为宝玉庆生,吃酒行令抽花签时,宝钗抽的牡丹花名签时又一次出现这一句诗。

在我看来,正契合宝钗的人物性格。

一,宝钗有一颗玲珑的心,一片冷幽的情。

宝钗学识广博,处事周到。

她虽然有时无情,却也有十分动人的一面,这不仅仅是指她美丽,博学,多才,还有其他一些优点。

如:金钏跳井”说失了脚掉下去的…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好似无情,在我看来恰恰是轻巧地解脱了王夫人深重的内疚与悔意。

这就是生也安心,死也安息,更显有情。

她的情,是恪守封建礼教规矩,是一片冷幽之情。

宝钗的美,不在于真却在于实。

务实才是那个社会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所以,人即己死,劝王夫人多给金钏家一些银两也是给最大补偿。

还有宝钗她特别注意揣摩与迎合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心意,她还博得赵姨娘,贾环等人的好感。

人人都说王熙凤是一个最厉害人,有一颗水晶玲珑玻璃心,而我觉得她沒有宝钗这种不偏不倚,不生不疏的处世态度。

二,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还在于她的应变,突发困境中的智慧,理性。

宝钗为避免别人对自己和宝玉关系产生”嫌疑”,看见宝玉去了潇湘馆。

想的是,宝玉和黛玉从小儿一处长大,兄妹多有不避嫌疑之处,自己也跟进去,一则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又在亭子外听人说话,小红和芸二爷捡手帕之事,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惹是非,见了尴尬,裝做找黛玉,巧妙地躲了过去。

薛宝钗的”会做人”,有时会被认为是虚伪,我不这样看。

薛宝钗恰恰在于她极其真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并且也真诚地劝宝玉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甚至令宝玉生厌,她也苦苦真诚地相劝。

黛玉就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美丽可人,率真,有时耍小性儿,嘴不绕人。

黛玉的情,是外在的,心里想什么就表达出来。宝钗的情有时是隐而不发的。

周瑞家送宫花,黛玉不高兴写在脸上,管你爱不听都说出来。

又如:李妈妈阻止宝玉喝酒,黛玉怼的李妈妈下不来台,宝钗就表现的宽容和气。

黛玉是有着诗人的气质,只会做诗,不擅做人。她健康欠佳,爱生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缺乏管理才干。

而这些正是宝钗的长处和优势,尤其是到了现代,封建道德观念己经不成为现代女性的问题,因此宝钗身上不可接受的东西相对比较少。

相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宽容,会关心人,善于持家,比较健康,这些都是男子择偶必定考虑的因素。

综上:宝钗的处事周到,理性,合宜屡屡赢得众人称赞,有时她的矜持是若隐若现的。

所以,《红楼梦》中”任是无情也动人”指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敬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芬芳随笔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是第63回,宝钗掣签后,签上的词,由此来看这句诗应指宝钗。

从诗的出处来看,它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的《牡丹花》中的诗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判断薛宝钗掣此签,也是要表达一种喜爱了。因为这个掣签活动,毕竟是在宝玉生日的背景之下来完成的,它应该烘托一个热烈昂扬向上的氛围。

可是我们有人,往往把“无情”这个词做解释,认为它表达出了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我们可以从当时众人看到这个签词以后的反应得到证明 :

众人都笑说: “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 “芳官唱一支我们听吧。”芳官道: “既这样,大家吃了门杯好听。”于是大家吃酒。

从当时的气氛看,大家都在做良好的互动,因为他们看得懂签词 : 那就是对宝钗的赞美。

另外,我们从″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个句子来看,它是一个假设复句,“任是”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 用在"无情″前,表示说"无情″并不是真实存在,可见你更不能安在宝钗身上,说她无情了。

当然这里的这个“情”,也有人把它理解为“私情”,如圣人有言: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再说宝钗无情,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从上可知宝钗所掣的这个签,绝没有对宝钗的贬义,甚至还有对她的褒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