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每月450生活费,小学生倒掉营养餐,都是“惯”出来的

一天时间看到这两件事情:一件是某大一女学生问,每月向父母要4500元的生活费,过分吗?另一件是阜阳某小学学生将营养餐倒掉。

大一女生每月450生活费,小学生倒掉营养餐,都是“惯”出来的

简单地说两件事都属于“吃饭”的事,还有就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都是学生。我认为它们所反映出的都是学生的思想问题,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问题。

对于大一女生每月向父母要4500元的生活费,还问过分吗。我觉得,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言下之意就是不过分、很正常。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女大学生每月需要4500花费。按需所要,好像真的不过分。我还觉得,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这位大学生的父母并不愿意每月给他4500元,不愿给的最大可能性是给不了,或者说负担不起。

如果这位大一女生是富二代、官二代,我倒觉得,不用她要,每月的生活费也会远远地超过4500元。所以我认为,这位大一女生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农民,每月4500元,超过了她家的月收入,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但她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己父母的能力。其实她问题的言外之意是她不过分,而她的父母不愿给(应该是给不了)她那么多钱,才是过分呢!

这不就是一种“自私”吗?这种自私,大都是父母娇惯的结果,她从小到大,索取惯了,不懂得什么叫体谅、给予、奉献。所以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不满,甚至是怨恨。她更不懂得是“珍惜”,珍惜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再看看阜阳某小学那些倒掉营养餐的小学生们,他们的模样,大概就是这位女大学小时候的模样。饭菜不可口,就毫不犹豫地倒掉,他们哪有一点儿爱惜粮食,珍惜别人劳动的思想,完全是由着自己。

大一女生每月450生活费,小学生倒掉营养餐,都是“惯”出来的

当地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显示,当日的午餐“阜阳传统蒸面”,符合相关规定标准。

之所以出现少数学生将吃剩的面条倒掉现象,主要原因是,该校执行营养餐管理规定不够严格,当天供餐及份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

什么叫“个性化需求”?其实就是没有照顾到一些学生“挑食”的毛病吧!这件事有两位负责人被处理,我觉得他们有些冤。那些倒掉营养餐的小学生,应该是家庭条件优越的,也就是在家里面吃的饭要比营养餐好得多,而且在家里面,应该是他们想吃啥吃啥,不想吃了就扔。

他们养尊处优惯了,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要花费多少人的辛苦劳动,根本不懂得珍惜,就像上面说的那位女大学一样,他们也不懂父母的辛苦。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孩子的吃穿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但是缺少了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养成教育,没有让孩子养成好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没有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无论是每月要4500元生活费得不到满足而心有怨言的女大学生,还是倒掉营养餐的小学生,他们都是被“惯”出的,而那些小学生将仍被惯着,因为“少数学生将吃剩的面条倒掉……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所以处理了两个负责人。那么以后应该怎么做呢?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说要无条件地惯着学生。

这样做法,对学生是福,还是祸呢?以后他们走向社会,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