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沒有好的心理醫生,可治療14歲孩子沉迷手機不上學的問題?

704505202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與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相關。孩子壞習慣的形成,不會是最近,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問題都是累積的。

好多時候,孩子的壞習慣,是想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你用14年的時間去形成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我們不能憑你說的這些,給你三言兩語就能幫你解決。

你還是找一個好的心理輔導,耐心地去解決你們之間的存在問題吧。不是醫院,也不是醫生,是用心理治療方法。


高級催眠療愈師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畢竟孩子14歲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邏輯,大部分痴迷手機📱的孩子都是因為手機遊戲,這裡不得不暗罵一句那個該死的騰,家長在這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手機,儘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做一些遠離手機的活動,比如多看書多給孩子提問,多去戶外活動,培養孩子其它方面的興趣愛好。



富森


很不幸,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現在應該已經是一種普遍問題而非個案。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很想幫助這些家庭,但畢竟能力有限,所以在這裡分享一些經驗,儘可能多幫助一些遇到類似困難的家庭:

1、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手機?

(1)孩子沉迷手機以及其它成癮行為的根本在於缺少家長有效的互動陪伴,導致孩子內心孤單,從而在手機或遊戲中尋找心理安慰。這裡所謂的缺少陪伴不是簡簡單單跟孩子在一個房子裡或一個屋子裡那麼簡單。如果之前做的對的話,那孩子又怎麼會出現沉迷手機這種問題行為呢?在孩子出生肯定不會就是天生沉迷手機的人,那為什麼通過後天培養孩子卻沉迷手機了?這說明該輪到家長陪伴的時候家長把責任推給了手機,自然孩子就跟手機親不跟家長親了。

(2)手機軟件大多通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吸引用戶儘可能的停留在APP上。作為自制力、辨別力、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又如何能敵得過成年人設計的產品的誘惑?

(3)一旦人們通過高強度的刺激後就會感覺精神特別疲憊、感覺特別空虛,非常需要更多的刺激來保證自己的精力。這和毒品、性、吸菸等重度成癮人群的特徵非常相似,於是孩子會更需要手機的陪伴來保證自己的精神狀態。也就是快感刺激閾值被提高後的慵懶,如果想要更多快感就要持續提高閾值。

2、家長應該怎麼做?

既然孩子已經沉迷了,我們就不要怨天尤人去推卸責任了,要即刻行動起來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重回正常的生活節奏才是當務之急:

(1)不要過於生硬的切斷孩子和手機的聯結,這種粗暴的戒斷方式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嫉妒叛逆心理和行為,導致結果適得其反。應該循序漸進的讓孩子降低使用手機的時間,比如今天兩個小時,明天一個小時五十分鐘,後天一個小時四十分鐘這樣逐漸的減少時間。

(2)當在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同時,從其它方面給孩子更多的活動時間,來保證孩子可以通過健康的途徑獲得相應的刺激。比如和孩子一起爬山、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需要活動,既可以讓孩子的身心都得到鍛鍊,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的提升,一舉兩得。

(3)和孩子的溝通務必冷靜理智。因為孩子的問題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責任,甚至更多的責任在家長自身,所以如果需要訓斥某人的話,家長才是最先該被訓斥的。所以和孩子交流時可以儘可能的放低自己的姿態:“兒子啊,平時爸爸對你的關心不夠,讓你天天和手機做伴,是爸爸的不對,爸爸先和你認個錯。以後爸爸以身作則,咱們一起改變好不好?”孩子也是人,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就講究個將心比心相信你的誠懇一定會打動孩子和你一起改變。

3、如何預防此類成癮問題的發生?

很多家庭的孩子可能還沒到沉迷的程度,但也時不時會拿起手機玩,這就需要引起家長足夠的警惕:孩子玩手機是因為自己太忙顧不上臨時的替代手段嗎?還是自己想偷懶不準備帶孩子,所以直接把孩子交給手機了?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記住的就是不要把教育的孩子的重任放在手機身上,想辦法在孩子鑽進手機之前讓他多做些其它的活動,或者可以把玩手機作為一種獎勵手段也不失為一種辦法:成績考到多少名可以玩多長時間手機,不同名次待遇不同,這樣孩子雖然短期的學習目的功利性比較明顯,但長期來看對孩子也是利大於弊的,因為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收穫是實實在在獲得的,和家長的誠信互動也會讓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更和諧,而在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只要按照約定執行就不必驚慌失措,因為規矩都是之前定好的。


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孩子脫離沉迷手機的短暫困境。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西紅柿奶爸,歡迎大家點贊收藏!我會定期分享關於心理學、育兒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關注!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在評論區或私信留言給我,我會知無不言!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