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没有好的心理医生,可治疗14岁孩子沉迷手机不上学的问题?

704505202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与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相关。孩子坏习惯的形成,不会是最近,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问题都是累积的。

好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是想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你用14年的时间去形成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不能凭你说的这些,给你三言两语就能帮你解决。

你还是找一个好的心理辅导,耐心地去解决你们之间的存在问题吧。不是医院,也不是医生,是用心理治疗方法。


高级催眠疗愈师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毕竟孩子14岁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逻辑,大部分痴迷手机📱的孩子都是因为手机游戏,这里不得不暗骂一句那个该死的腾,家长在这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尽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做一些远离手机的活动,比如多看书多给孩子提问,多去户外活动,培养孩子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



富森


很不幸,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现在应该已经是一种普遍问题而非个案。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很想帮助这些家庭,但毕竟能力有限,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尽可能多帮助一些遇到类似困难的家庭:

1、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

(1)孩子沉迷手机以及其它成瘾行为的根本在于缺少家长有效的互动陪伴,导致孩子内心孤单,从而在手机或游戏中寻找心理安慰。这里所谓的缺少陪伴不是简简单单跟孩子在一个房子里或一个屋子里那么简单。如果之前做的对的话,那孩子又怎么会出现沉迷手机这种问题行为呢?在孩子出生肯定不会就是天生沉迷手机的人,那为什么通过后天培养孩子却沉迷手机了?这说明该轮到家长陪伴的时候家长把责任推给了手机,自然孩子就跟手机亲不跟家长亲了。

(2)手机软件大多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吸引用户尽可能的停留在APP上。作为自制力、辨别力、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又如何能敌得过成年人设计的产品的诱惑?

(3)一旦人们通过高强度的刺激后就会感觉精神特别疲惫、感觉特别空虚,非常需要更多的刺激来保证自己的精力。这和毒品、性、吸烟等重度成瘾人群的特征非常相似,于是孩子会更需要手机的陪伴来保证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快感刺激阈值被提高后的慵懒,如果想要更多快感就要持续提高阈值。

2、家长应该怎么做?

既然孩子已经沉迷了,我们就不要怨天尤人去推卸责任了,要即刻行动起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回正常的生活节奏才是当务之急:

(1)不要过于生硬的切断孩子和手机的联结,这种粗暴的戒断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嫉妒叛逆心理和行为,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应该循序渐进的让孩子降低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今天两个小时,明天一个小时五十分钟,后天一个小时四十分钟这样逐渐的减少时间。

(2)当在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同时,从其它方面给孩子更多的活动时间,来保证孩子可以通过健康的途径获得相应的刺激。比如和孩子一起爬山、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需要活动,既可以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锻炼,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提升,一举两得。

(3)和孩子的沟通务必冷静理智。因为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甚至更多的责任在家长自身,所以如果需要训斥某人的话,家长才是最先该被训斥的。所以和孩子交流时可以尽可能的放低自己的姿态:“儿子啊,平时爸爸对你的关心不够,让你天天和手机做伴,是爸爸的不对,爸爸先和你认个错。以后爸爸以身作则,咱们一起改变好不好?”孩子也是人,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就讲究个将心比心相信你的诚恳一定会打动孩子和你一起改变。

3、如何预防此类成瘾问题的发生?

很多家庭的孩子可能还没到沉迷的程度,但也时不时会拿起手机玩,这就需要引起家长足够的警惕:孩子玩手机是因为自己太忙顾不上临时的替代手段吗?还是自己想偷懒不准备带孩子,所以直接把孩子交给手机了?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的就是不要把教育的孩子的重任放在手机身上,想办法在孩子钻进手机之前让他多做些其它的活动,或者可以把玩手机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成绩考到多少名可以玩多长时间手机,不同名次待遇不同,这样孩子虽然短期的学习目的功利性比较明显,但长期来看对孩子也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收获是实实在在获得的,和家长的诚信互动也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和谐,而在玩手机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只要按照约定执行就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规矩都是之前定好的。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孩子脱离沉迷手机的短暂困境。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红柿奶爸,欢迎大家点赞收藏!我会定期分享关于心理学、育儿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关注!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给我,我会知无不言!谢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