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共主是谁?为什么?

侃侃娱乐报


第一位建立王朝,应该算是中国第一共主,部落不是,部落是信奉酋长的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

  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  1、夏朝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  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

  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

    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   斟鄩 洛阳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夏朝的建立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间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

  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老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了禹,但禹老时却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天下的“共主”之后,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

  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

  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

  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  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

  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

  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


千年骷髅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后来居住在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在有熊建都,又称有熊氏。因为黄帝有土德之瑞,土是黄色,被尊称为皇帝。

《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后来 ,黄帝与蚩尤大战,在三年中大战九场,未能打败蚩尤,可见当时的战况是多么的惨烈。后来皇帝在涿鹿联合炎帝部落,最终击败蚩尤,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蓝白猫看历史


既然是共主,第一位应该是黄帝。

“涿鹿之战”之后,来自西部的炎黄部落确定了自己的正朔地位,而黄帝也完成了对东方部落的“圣山”---泰山的封禅。在部落时代,没有什么比占据对方的“圣山”更有战略意义了。即使在现在,首都沦陷敌占区也是个标志性事件。黄帝也通过对泰山的封禅,一方面可以宣扬自己的武功,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完成对对手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威慑。“涿鹿之战”,标志着东、西两方部落大规模融合的开始。

黄帝:嘿嘿,封禅泰山的惯例,是我首创。

历史即将进入联盟时代,在那之前,我还想给孕育出这些大V的东、西两个部落做个总结。

鉴于西部部落选手举手较快,就先说西部部落吧。西部部落,不管是黄帝还是炎帝,他们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之上,有一个字可以很形象的说明他们的原始属性---“羌”,牧羊之人。想想星光大道的阿宝,你们就应该对“羌”的形象不会陌生。他们基于生存压力,从黄土高原走下来,来到关中平原,然后逐步向东面扩张开分基,逐步扩张到华北平原和中原的。

南、西、北面:咋滴,瞧不上我们?

还真是瞧不上,关中平原的南面是秦岭,北面、西面都是高原。别说炎黄时期,就算是现在,穿越秦岭也没那么容易。

至于东部部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他们就比较厉害了,一开始就开了三个基地:东北的辽河区域,山东丘陵区域以及长江下游的太湖区域。有另一个字可以很形象的说明他们的原始属性---“夷”,持弓之人,毕竟弓箭才是对付森林猛兽和沿海鱼虾的利器。他们同样基于生存压力,要逐步向外部开分基。东面是海,除非他们想下水重新以海洋生物为邻,不然他们的扩张也只剩下西面---华北平原和中原。

既然双方的扩张方向都在华北平原和中原上,那么冲突在所难免了。虽然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种冲突意味着血与火,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冲突也意味着融合。如前面“涿鹿之战”所述,虽然东部“持弓之人”武力值较高,但还是被西边“牧羊之人”所打败。这也充分说明远程输出不能被人贴身肉搏,此处划重点,王者荣耀选手切记。

东西融合的结果应该是漫长但成功的。在我们祖先占据华夏核心区之后,根据自己方位划分的西戎、东夷、南蛮、北狄中,对与自己同出一源的西部部落和东部部落分别冠以的“戎”和“夷”,指代的是兵器,而南方的“蛮”和北方的“狄”则被毫不留情的直接贴上了“虫族”、“兽族”的标签。

可见不被认可的部落在当时的主流意识里面是“猪狗不如”的,毕竟猪和狗可一直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即使在现在,我们虽然被贴上的炎黄标签是来自西部,但是代表中华文明的“玉”和“龙”却基本可以确定是来自东方。

自此,普天之下,皆是华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