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足體測數據全面落後於02國足,中國足球出路何在?

Pv3BJ


個人認為中國足球的出路在開展平民足球,只要有足夠的群眾基礎才能有好苗子,才能出優秀球員。

不得說不提那句老話:原以為02年國足是中國足球的起點,哪知那才是巔峰。01年左右開始踢球,開始關注足球。有幸看到02年世界盃,03年亞洲國足高光的時期(現在對比看來)。

4月12日消息,據足球報記者白國華透露,國家隊在三亞集訓的時候做了一次測試,結果國腳的數據全面落後給02世界盃國腳。

白國華寫道:

聽說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國家隊在三亞集訓的時候,隊內做了一次測試,一些基本的數據,例如力量,速度,包括長傳的距離等等,李鐵拿這些數據和02年國家隊隊員進行對比,結果,現在國家隊全面落後。“一代不如一代”又多了一個數據支撐……

一句話,職業化時代的中國青訓水平遠遠落後於專業化時代的中國青訓,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足球水平要提高,痴人說夢。

現在國足能力比之前的差,個人贊同,事實也擺在那裡了。緊抓青訓也是對的,理想是對的,現實很殘酷。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我們現在常說的青訓,正在開展的一些青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訓。接觸足球的人員太少太少,現在的青訓就像矮子裡面選高個,再怎麼練,也選不出好苗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裡去,只有開展普遍意義上的平民足球運動,讓喜愛足球的青少年有場地踢球,有機會踢球。少點功利,多留點草坪,讓孩子們課外之餘有地方玩才是真,在玩中培養的興趣才是踢好球最原始的動力。大城市沒地方,中國還有小城市,還有鄉鎮農村,中國那麼大,青少年這麼多。留好土壤,撒下種子,自然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90後說個球


【足球還是要一起來搞!沒錢肯定搞不好】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工資收入等高於02國足,其他技術數據都全面落後02國足。其次,繼續討論當下國足沒有實際意義,要寄希望於未來,討論未來中國足球怎麼搞。

態度:中國足球還是要搞,要大家一起來搞;沒有錢肯定搞不好。

幾點意見:

一、足協不能把足球搞成一門生意。

最近恆大和中超公司的糾紛沸沸揚揚,很讓恆大傷心。區區50萬元罰款,對恆大也許不算個錢,但讓人很不爽。中超公司到底算個什麼樣的存在?中國足協在“中超公司”佔36%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同時它又是中超聯賽的實際管理者,“中超公司”向恆大俱樂部所下發的處罰通知,是典型的“行政”思維模式。這一罰款,看似不大,但它直接把中國足球罰退回了改革之前。管理者絕對不能把中國足球當一門生意,中超公司這樣的存在必須退出!由俱樂部組建成立中國競技足球"職業聯盟"勢在必行,不能再拖。

我一直認為,中國足球群眾基礎這麼好,恆大進入中國足球以來,中國足球市場異乎尋常的火爆,堪稱“世界第六大聯賽”,這是民間資本的力量造就的輝煌!正是由於恆大的成功,中國民營企業爭相進入足球,形成一派繁榮的局面。可惜,近年來,由於新一屆足協出臺的一系列錯誤的政策,讓中國足球火爆的勢頭折戟沉沙,民企紛紛退出足球,中甲中乙幾乎湊不齊完整聯賽了。什麼原因?企業還是那些企業,球員還是那些球員,球隊老闆不玩了,原因肯定是沒法繼續完了。足球這樣的一個全民喜愛的市場,活生生地被管理者錯誤的政策給斷送了。我始終認為,足球就要如同其他一些領域一樣,只要不涉及到國計民生等重大領域,就應該無條件放開給民營企業去經營。這是一個完全應該,也完全能夠市場化的領域。任何有官方背景的國營公司、紅頂商人都是不應該存在的。國企要在這裡掙錢,又有行政加持,民企肯定玩不了,既賺不了錢,也贏不了球嘛。管理者應該不忘初心,想升官發財就不要去足協,更不要看到企業掙錢了就眼紅,也不要看到企業打了廣告就罰款。企業不賺錢,搞你個足球做什麼?奇怪的很!商業有商業的規則,行業自律完全可以避免惡意的商業行為,根本不需要管理者來行政處罰。趕快取消那個什麼中超公司,讓俱樂部自己組建職業聯盟,歐美日韓隨便抄一家模式進來都行。

二、足球是一門很大的生意,足協要做的是改善足球的營商環境。

中國體育要振興,沒有足球振興是不行的。中國足球球迷基礎雄厚。在尼爾森對中國城市人口的調查中,對足球運動感興趣的人口占比為32%,雖然不及全球的平均水平,但龐大的人口基數為中國足球帶來了數量龐大的球迷,僅城市人口中的球迷人數就達到了1.87億人,這一數字超過了五大聯賽所屬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球迷人數的總和(1.31億人)。

足球是中國體育市場最大IP。數據顯示:2017年,在國內本土賽事的贊助市場中,足球賽事位居贊助榜第一位,達到18.4億元,籃球位居第二達到11.4億元,其餘賽事例如乒乓球、排球、檯球、田徑等贊助規模均在1億元左右,與足球、籃球差距較大。據德勤預計,到2022年,國內本土賽事的贊助規模將達到42.4億元;其中足球賽事的贊助規模仍然排在第一位,將達到22.7億元,佔到體育贊助規模的54%,可見足球是中國體育市場最大的IP。

足球是這麼大的一門生意,老百姓又是這麼喜歡足球,居然有企業退出足球不玩了。你說奇怪不奇怪?資本是逐利的,如果資本主動退出去,且沒有新的資本來接盤,那一定營商環境出問題。怎麼改善和提高營商環境?直接對標國際就行了。

三、企業家願意花錢,你何必生氣?他比你傻嗎!

沒花你們家的錢,你為什麼生氣?我有點搞不懂為什麼對恆大等俱樂部大價錢引援你那麼反對。你覺得價格高了?那價格也不是你決定的啊。價格是由商品價值決定的,市場決定的,高或低了,是由市場自己來調節的,這個基本道理都不懂,說明還是行政思維在作怪。再說了,高了可以收稅啊,那是稅務部門的事情,不是足協的事情,你不要管。你覺得其中涉嫌洗錢嗎?那是商務部或經偵部門的事情,也不是你的事情。價高了可以多多收點稅,收上來了支持青少年足球發展挺好的。洗錢有公安抓,你去抓你的事情就是了。至於有的小企業或小俱樂部說價格太高跟不起,那很簡單,小有小的玩法,不能因為你是個子不高就不允許別人長高。或者乾脆你就別玩了,或者去玩更低級別聯賽,或者轉讓給那些跟得起的企業或俱樂部來玩嘛。只要有錢賺,一定有企業接盤。頂級聯賽居然設置天花板,那還有什麼頂級可言。要設置,不如把冠軍也設置了算了。

再說了,企業出大價錢引援,是賠錢是賺錢,他自己不知道嗎?何必你來操心。說人家高價引援,這種說法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偽命題居然堂而皇之的上了文件,討論爭執一年兩年。

四、足球還是要大家一起搞,沒錢肯定搞不好。

搞好中國足球,肯定是從娃娃抓起,肯定要搞青訓。這個路徑沒問題。而且國家還出臺很多政策,把足球和各級學校教育聯繫在一起來搞。這是非常正確的。只有全民參與一起搞,足球人口基數大了,才能出人才。

但現在,政策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真要落實到中小學甚至大學了,沒有球場沒有錢。空喊口號絕對不行。家長也不願意孩子去踢球。

這就關係到兩個問題。

一是,踢球的出路有沒有?其實,這個市場大的很。球員絕對不只是踢到國家隊才算有成就。搞足球是一個職業,就像理髮一樣也是一個職業,從事足球也是一種就業方式。中國的體育教練十分缺乏,各級學校的足球教練或體育教練幾乎也是空缺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如果把足球的鄉鎮比賽、地市比賽,大城市比賽、省級比賽都興辦起來,需要多少教練和裁判?我沒有測算具體數字,但可以肯定,有幾億球迷的中國一定能養得活專業的基層教練員裁判員等專業人士。

各級學校應該有足球興趣班,也要有不同層次的專業足球學校,校外培訓基地等,也可以拿文憑拿專業證書,一樣就業。有了不錯的就業門路,家長也就會支持有興趣的孩子往足球的路上走了。

二是,錢。足球沒有錢肯定搞不好。為什麼很多人拼命去當網紅?不管大網紅小網紅,當上網紅能賺錢,這就是動力。好的足球苗子是要發掘,既要靠學校教練發掘,也要靠職業機構人士發掘。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有動力去踢球,家長放心踢球的孩子將來也能實現就業。這就需要錢,這個行當得有錢賺。

中國人這麼喜歡足球,這個大市場怎麼會沒錢賺呢?企業是最敏銳的,搞中國足球不是沒有錢,一個外援就幾千萬歐元。可見,中國有的是企業願意出錢來搞足球的。只要中國的足球市場好,企業多出點錢來發展中國足球事業一定是非常樂意的。搞基礎足球沒錢,你要是出臺好政策就來錢了。前提是來錢不是為了給你自己,而是做公益服務。比如,你出一個政策(打個比方,這個政策不一定妥當)只要哪傢俱樂部願意出1個億贊助校園聯賽或地市聯賽,就可以多給一個引援名額,你看有沒有企業願意出錢。

老百姓喜歡足球,政府出一點引導資金完全有必要,企業投入更多的發展資金,完全沒問題。有了錢,有了人,方向對了,一起搞,假以時日,必然能把足球搞起來。



彈幕財經


總結:足球是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