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物質與精神富有是並存的,窮人精神不可能富有,你認同嗎?

天涯問教


“窮人精神不可能富有”

這種話聽上去很刺耳,正因為刺耳,所以我是認同的。

“倉廩實而知禮儀”,這樣的表達會嚴謹,但是效果不見得更好。

“民生、民智、民主”,民生排在民智之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們撥亂反正,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物質文明有了長足發展,這是正確的做法。

假使物質文明跟不上,精神文明就是空談。

但是,確實存在物質上富有了,精神上還沒跟上來的現象,比如前十幾年,國內遊客到世界上亂塗亂畫,不守規矩,給民族造成各種不良影響,但是最近幾年這種現象越來越少,說明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才逐步跟上來了。

從我們個人角度看也一樣,只有物質上豐富了,才有閒暇提升精神品質,相對於過去,有所進步,所以:

物質和精神的獲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就拿旅遊者來說,物質不豐富的時候,沒有機會旅遊,也沒有機會去景區亂寫亂畫,最多隻能隨地大小便一下,窮人並不意味著高尚,只是精神的匱乏被物質的匱乏限制了,沒機會暴露。

當物質生活逐漸豐富時,精神的不足才顯得那麼扎眼,我們很多人只有這個時候才有機會他律或自省,進而提升精神品質。

如果因為各種侷限,一個人的物質生活,始終跟不上,那麼他的精神生活,勢必也相對單一,也沒多少機會去突破自我。

所以,“窮人精神不可能富有”,是在普遍範圍內成立的,除了極個別的特例之外。

……

我們大可以全心全意地去追求物質財富,而不必以各種理由為自己的懶惰和愚蠢找藉口。


n是名n


首先窮人這個說法就不太嚴謹,我們都生活在中層,有比你更窮的,也有比你更富的。

人是否幸福只有自己知道,不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做好自己,內心滿足就好了。不要太關注別人的眼光,自己的人生自己主宰。


楊琴媛


物質可以影響精神世界,比如一個整天為生計發愁的人,他是沒有幸福感的,但是物質與精神並不是按照比例增加的。物質是精神世界的基礎,精神不僅與物質相關,還與其它許多因素有關,比如親情、成功失敗、獲得喪失、身體、環境等等,也與自己的性格、閱歷、智慧等相連,並且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一個富翁,缺少親情仍然會孤獨,一個人做生意賠光了有的會打起精神來從頭再來,而有的人卻不行,一個乞丐你給了他十元錢,他會樂一天,貧困夫妻可能幸福一生,而看起來風光富有的家,他們的內心可能並沒有幸福感,這就是人生。(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