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确诊及防治呢?

桂南莹姐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仔猪大肠杆菌病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确诊及防治呢?让我来说一说。

一、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症等多种症状。根据猪的生长日龄以及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 该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这3种疾病可造成仔猪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 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二、临床症状:

由于猪的年龄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 黄痢型猪大肠杆菌病:

也即仔猪黄痢, 出生后12 h内即可发病, 通常是整窝仔猪出生时, 体况正常, 短期内突然有1~2头仔猪表现全身衰弱, 迅速死亡, 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 排出黄色浆状稀粪, 内含凝乳小片。仔猪很快消瘦, 昏迷而死。

2 白痢型猪大肠杆菌病:

又称仔猪白痢, 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该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病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黏腻、浆状、糊状粪便, 气味腥臭。病程2~7 d不等, 能自行康复, 很少发生死亡。

3 水肿型猪大肠杆菌病:

又称仔猪水肿病, 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 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 小至数日龄, 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 体况越健壮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初生仔猪发生过仔猪黄痢者一般不发生该病, 其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改变、气候变化有关。病猪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心跳急促, 呼吸初快而浅, 后慢而深。常便秘, 但在发病前的1~2 d常有轻度腹泻。病猪静卧一隅, 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泳动。触诊时, 表现敏感、叫声嘶哑。站立时, 背部拱起, 发抖, 四肢若发生麻痹, 则站立不稳;行走时, 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盲目行走或转圈。水肿是该病的特殊临诊症状, 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 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该病病程短的仅为数小时, 病程长的可达7 d以上, 一般为1~2 d。病死率约为90%。

三、防治

猪在养殖中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威胁将会诱发肠道传染病症,其基本表现为水肿病、白痢、黄痢等。随着我国养猪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此病呈上升发展趋势,导致仔猪生长成活率较低,对养猪业全面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自身存有较大耐药性,其血清较多,抗原组成复杂,防治难度较大。针对腹泻严重的仔猪黄白痢病料要采取药敏试验与病菌分离试验,在病原菌分离中,无菌采集要收取黄白痢病生猪粪便,将其在麦康凯培养基37℃温度箱中培养24 h,然后选取红色中等大小光滑菌落,在37℃温度箱中培养16~18 h。技术人员要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中。细菌培育24 h后选取平板中潜存的菌落膜片进行染色。在大肠杆菌检验中,要开展针对性生化试验,如硫化氢、糖发酵、MR试验、吲哚试验、V-P试验等。选取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应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此病高发于3~7日龄的新生仔猪。粪便为黄色水样,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能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断。本菌体诱发耐药性,要提前采取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进行控制。选取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 mg、磺胺嘧啶0.2~0.8 g、活性炭0.5 g,混合均匀分为2次喂服,2次/d,直到其全面治愈。或选取庆大霉素进行口服,2次/d,依照生猪体重4~11 mg/kg。


户外老宋


仔猪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在七到十五日龄的仔猪,急性腹泻,泻便为黄白色,仔猪消瘦,无神,不愿活动,并伴有轻度感冒,很容易让人误诊,治疗这种病可用,头孢拉定配合维生素B类药物肌注。


友好为人99


猪场的实际生产中,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消化不良等消化道性疾病症状,仔猪大肠杆菌是在仔猪阶段比较常见,刚出生的仔猪,基本上是在一周内,会出现仔猪黄痢,两周到三周会发生仔猪白痢,6周之后会发生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只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所以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大肠杆菌病中早发型, 在1周龄以内时仔猪发生,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剖检时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理变化。仔猪黄痢在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初 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比经 产母猪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

出生24h内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一周。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至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1次。无呕吐现象。

在发现1头病猪后,立即对与病猪接触过的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疗效较好。仔猪采用三针保健。注意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以减少发病。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

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关系,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

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腹泻,排出白、灰白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有时可见吐奶。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但多反复而形成僵猪。药物预防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案。

仔猪水肿病

该病多发于仔猪断奶后1~2周,多发生于断奶后的肥胖幼猪,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据观察,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猪群。

临床特征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眼睑或结膜及其它部位水肿。病程数小时至1~2天。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搭配某些青绿饲料。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