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说中文?为什么中文不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万里长城140309626


中文为什么不是世界通用语

目前使用人口超过5000万的语言有13种: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印度语,法语,印度尼西亚语,葡萄牙语,日语,意大利语,孟加拉语,阿拉伯语。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是中国和新加坡,目前使用人数为13至15亿。而英语大家公认的全球范围内使用人口大约为5到8亿,使用地区间的跨度也是极大的: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巴哈马、巴巴多斯、百慕大等(约44国)。法语现在全世界有8900万人把它作为母语以及其他的2.5亿人使用它作为第二语言。

为什么人们没有选择中文作为通用语?我从下面两个部分讲起

第一 向内还是向外?

虽然我不是历史学家或者语言学家,但我认为中国和历史上其他竞争者的主要不同与中国缺少殖民扩张有关。事实上这是中国人非常棒的一点:尽管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史诗般的权利斗争从未停止,但中国对外冲突还是以防御为主。例如长城:它完全是一个防御工具。中国与外族的战争中最典型的就是与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的战争,后者为侵略者。结果这也导致了中文的使用主要被局限在本土。

当然了,中国也曾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对外探索行动,例如郑和下西洋,不过这些行动并没有导致殖民行动,下一任皇帝反而立法禁止了所有的对外探索,下令1杆以上的船不许出海。然后中国就回归了它的核心理念:“中国”上来了。如果你是“中国”,而且又比周围的所有国家强得多也大的多,那进一步的对外探索又有多大意义?中国几千年来所有王朝的心态都是“万邦来朝”。然后可能和番邦做点贸易收收贡品,也有可能连这点贸易和贡品都不需要。一直以来中国都或多或少都有对世界自我封闭的传统,而且根据你在历史中看到的情况,它也能自给自足。而在其他方面来看,这就意味着保守与落后。

但是,欧洲国家则与中国完成不同,走了殖民扩张的发展道路。从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开始,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相继走上了海上“淘金之路”。 军事扩张和商品贸易导致文化和语言在地缘上的扩张在历史上屡见不鲜。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军事扩张和商品贸易实现语言的扩张是两种基本形式。但往往是发展航海通过海路进行扩张和商品贸易的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输出到世界更遥远的地方。

这其中,后来者英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从1763年“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海洋霸主地位,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并且在超过100年间的时间里它都处于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直到1922年大英帝国治下的人口仍多达4.58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领土大小超过3370万平方公顷,占据地球大陆总面积的约四分之一大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像北美、印度、非洲以及新西兰等地区对英语的使用。第一次被定为zhidao世界通用的官方语言是“一战”后随着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回“国际联盟”1920年的成立而作出的规定。从二战结束开始,传统殖民帝国开始衰落,美国迅速成为20世纪世界霸主并直至今日,美国作为英国前殖民地,也选择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第二 英美文化扩张历程

在殖民主义时代,英国(后来也包括美国)有计划或无计划地向世界各地输出其英语文化。传播英国语言,文化,价值观念和宗教思想的传教士总是走在殖民主义者的前面。英国殖民大帝国的鼎盛时期,其统治的领土约站世界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子民约为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大部分子民是不懂英文和未经英国文化洗礼的云云众生。于是,英国在各殖民地,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英美的传教士也在当地建教会学校。教授的课程之一是英语。这一举动显示了殖民主义主义者采取的不同于刀剑和枪炮的另一种征服手段。殖民主义时代结束以后,向先进的民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方兴未艾。每年有大批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到非英语的发展中国家去孜孜不倦地教授英语。由于大量的科学文献和人文著作是用英文写成的,甚至非英语的发达国家在大学里也用英语进行教学。例如,1960年以后,荷兰开始在大学里用英语进行教学。理由是,既然大学毕业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须接触英语,不如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开始使用英语。欧洲非英语国家每年接受许多外国留学留学生,它们发现用英语授课似乎更加方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如同以英语为媒体的不计其数的文化使者把英语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电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娱乐活动的发展方向。电影事业的发展使英语的传播与影片的欣赏结合起来。英语开始借助现代艺术手段走向全球。电影事业,包括电影的艺术创作和商业性开发,起源于欧洲,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电影事业受到影响。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迅速在世界制片行业赶超欧洲。从1915年起,好莱钨的制片公司和影片制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0年代末期,英语便在电影制片使用的各种语言中占据主流地位。据1933 年首次出版的一本电影百科全书介绍,所列44家影片制作室中,32家是美国或英国的,其余的为德国人和法国人拥有。在所列的2 ,466 位电影艺术家中,只有85位不使用英语拍片。340 位导演中,318 位在工作中使用英语。从那时起至今天,在电影评奖活动中,一般使用英语。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甚至占有了世界电影市场约85% 的市场份额。美国制作的影片绝大多数是英语片。

最重要的是英美国家经济技术的影响力将英语置于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19世纪初,英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和贸易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经济和技术的最先发展对英语的影响极为深远。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先使英语词汇中增添了数以万计的新词汇。非英语国家的人民要了解这些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必须学习英语,而且要学好英语。否则,他们可能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重复英国人的发明创造。19世纪末,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用蒸汽作动力使印刷发生革命。采用了高速旋转印刷和新的自动排字方法。它们使用英语写成的出版物,如技术手册,教科书,专业和通俗期刊杂志,广告等,大量涌现。科学技术的发明促进了通讯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的建设使英文报纸的发行量大增。出现了象威廉·鲁道夫·赫斯特这样的英文报业巨头。当世界各地的人们阅读上述发行量大增的印刷物时,英文就比法文,德文,俄文等抢先一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人类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开播时也是用英语进行广播的。同时,由于英美国家在航海和航空运输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也开始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使用同一种语言有助于增进航海航空安全。在技术发明和资本集中的推动下,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先后扮演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英美等英语国家与海外的商业联系最为广泛。英国和美国始终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而著称。英语首先成为奔波于全球各地的商人和投资人的通用语言。任何国家的企业主和商人要和国际银行界打交道必须会英语。英语成为国际商界用语占支配地位的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工业是在讲英语的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和通讯工业带来一场革命。世界确如加拿大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描绘的那样变成一个地球村。说英语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先声夺人,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开发上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这三个国家均使用英语,加强了三国间的信息交流,终于使英语成为互联网上的通用语言和使用最频繁的语言。今天,任何国家,机构和个人要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和大量的信息,懂英语是个基本条件。掌握英语意味着掌握了打开互联网信息和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实际上支配了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三个国家的个人,企业和其他用户使用的带宽占世界各国使用的带宽的 43.3%现在的形势是,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 80%是英文信息。互联网再次使英语进一步普及,再次巩固了英语在国际语言中的支配地位。

二百多年前,预见到未来经济文化生活的国际化,近代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早就颇有洞见地指出,各国互相交往时需要使用一个普天下通用的语言(universal language)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在国际事物中的支配地位又使英语成为有支配地位的语言。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是上述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那么, 汉语是否能成为世界语言呢?

在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的情况下,汉语要取而代之,这就不但要求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还要求长久地维持在这个位置上。英语成为世界语言也是花费了一百多年才做到的事情。而且它幸运的是连续两任世界霸主都说英语。要取代英语,中国恐怕需要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坐得更久才行。我估计这个渐变的过程得要一两百年。

至于有人说汉语学习难度,在经济和文化优势面前,学习的难度从来不是问题。

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华知事


语言代表文化,被学习的文化才能逼迫大家去学习它们的语言。


读亦悦乎


语言的世界传播和国力密切相关。现在也不能说有那种语言是严格意义上的全球通用,走边天下都不怕。

历史上中国并未像英国一样大规模全球殖民,所以当初中文也不能像现在的英语一样。

考虑到国力,俄文,日文都曾大规模流行。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中文目前大受追捧,甚至列为众多国家学校必学外语。

现在是多极化的世界,必定是几种语言一通流行。除非出现一个国家统一全球的现象,否则能难出现一种语言全球通用。

中国国力不断提升,世界第一指日可待,未来中文也必将在世界范围里极大地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