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近些年在农村养殖桑蚕的少了?

森罗万相


我的家乡是云南最大的坝子,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蚕桑产业成了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吸引了好多从业人口。县里面有一个丝绸公司,专门从事技术指导和鲜茧收购及加工,盛产的丝棉被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口碑。但近几年来,确实发生了从业人口下降,甚至毁桑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桑蚕饲养和市场风险高。主要表现在饲养和鲜茧的市场风险上,“蚕儿”“蚕宝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桑蚕娇贵的一种最好表述。

一是空气中毒。桑蚕饲养中,对空气的要求高,空气中如果有一股较为浓烈的气味,都要及时闭窗。几年前,我的家乡,有个烤烟乡镇,也希望再给农民一个增收渠道,引导群众栽桑养蚕,但由于烤烟在烘烤期间,会产生一股味道,导致桑蚕死亡,最后得不偿失,群众也就对这个产业不感兴趣,出现毁桑现象。

二是农药中毒。在农村,农药是缺少不了的生产资料,如果稍不注意,把药水喷洒在桑叶上,采回来给蚕儿食用,就会发生中毒死亡情况。或者由于打农药,没来得换衣服或者把身体冲洗干净就进入蚕室喂蚕,也会造成农药中毒死亡现象。

三是爆发蚕病。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脓病和僵病,如果消毒不好,在大蚕期,快上簇结茧的时候,就会爆发,损失很大,甚至前功尽弃,没有一毛钱的收入。

四是储藏交售。由于蚕丝制品是奢侈用品,依靠出口为主,受市场影响大。我的家乡,虽有一个丝绸公司,但还是抵御不了市场冲击,好的时候,养蚕的效益还是不错,但大部分年份,行情离群众的心里预期,还有差距。如果囤着不卖,蚕茧又不同于其他传统作物,比如水稻,包谷等,可以暂时放在家中。因为它需要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才能杀死蚕蛹及保护好其内在品质。所以,遇到价格低的时候,也只能忍痛把它买去。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栽桑养蚕付出的多。蚕桑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既包括饲养中的付出,也包括田间管理上的付出。

一是在桑叶采集上。蚕在生长发育中,要经过大小蚕。小蚕期间,需要的桑叶量不大。但到了大蚕期间,食量暴增,不管天阴下雨,都得到桑田里依靠手工,采摘桑叶,又不能多采,只能按日采购。因为隔夜桑叶发酵,对蚕儿发育不好。

二是在饲养管理上。蚕儿在饲养中,需要不断消毒和扩座,为了保证蚕儿健康,每天都要把蚕体的分泌物,桑叶残渣,消毒物资残渣等清理干净,给蚕儿一个好的发育环境,直接不能耽误。一旦误事,蚕儿由于密度问题,长不大,还会得病。

三是在田间管理上。桑叶品质决定了蚕茧质量,除了日常性的喷药施肥外,每年桑树还需要石硫合剂消毒,削减枝条等一系列的农事,比较辛苦,让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

第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就业门路宽。以前的农村,土地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由于缺乏信息和技术等因素,一年到头就是在农村侍弄庄稼。加之,当时的城市没有今天扩展的那么快,就业门路也就相应的窄了许多。在我小时候,见的最多的就是蚕茧和蚕沙。在我们地方,一年可以养四次蚕(春蚕、夏蚕、正秋蚕和晚秋蚕),老小皆知,孩子们从小就不怕那蠕动的蚕儿。现在,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需要大量的人员,就业比较容易,更多的农村青年不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造成断层,从业人员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暗是倒过来的光993


欢迎阅读!的确是这样,现在农村的养蚕户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

一〉蚕茧的现价格,与现在的劳动报酬有较大差距

养蚕不是轻松的活,是非常繁锁幸苦的工作。我的家乡在皖南,在以前主要是以种植水稻和养蚕为主,所以,对养蚕的辛苦深有体会。过去与现在不一样,虽然那时的茧价只有5一6元一斤,一张纸的蚕种经辛苦的养育也只有几十元钱。但在那时的劳动力工资普遍较低,既使是低工资,还找不到地方打工去挣,没办法,只好去辛苦养蚕挣钱用于家庭开销。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农村己不在以种植水稻和养蚕为主,而是以外出打工和经商为主要经济来源。大家看看,现在农村的楼房,汽车,那件是靠种田养蚕置办的?既使留守在家的劳力,在附近城镇建筑工地做小工,每天也有150元的收入。而现在的茧价大约在30元左右,一张纸的蚕种幸苦养一个月,也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这还只有等级高的春茧才会有这样的收入,其它季节的蚕茧价格则更低。所以,我认为现在农村不愿意养蚕,这是主要的原因。

二〉劳动力不足,也是农村养蚕户变少的原因

养蚕必须种桑,而桑园也是需要管理的,从冬天的剪枝到冬挖桑地施肥,这都是体力活。另外,蚕在下地铺以后,食量非常大,每天都要到桑园采叶,回来以后再喂叶。养过蚕的都知道,给蚕喂叶是不分白天黑夜的。试想,一般养一张半纸的蚕种,在蚕下地铺后,每天不但要采几百斤的桑叶,隔几天还要捡蚕除蚕砂。你说从管理桑园,到养蚕采叶,家中没有劳力能行吗?

过去由于家中人多,养蚕的时候都能邦把手。我们那时姐弟几个,一放学回家,都邦着采叶喂蚕,人多力量大,多少能给父母减轻点幸苦。而现在呢?现在的农村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奶奶辈,爷爷辈的,既要种地或做点小工挣点日常开支,又要带孙子,那有空养蚕!我们这里原来是比较大的养蚕区,现在还有大片的桑树,但已很少有人养蚕了。既使有,也是老夫妻俩养个半张纸蚕种,挣点幸苦钱,想多养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没那个精力了,这也是农村养蚕户减少的一个原因。

农村养蚕户在减少,这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我想,再过若干年后,在农村很难寻觅到养蚕户了。除非茧价猛涨,其价格足以剌激到让打工者回流返乡养蚕,但这似乎太不现实。

谢谢阅读!


三七8113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从这些年来看,蚕桑业似乎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走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蚕农们陷入迷茫:到底该不该继续养蚕?

这里写写个人觉得可能的原因:

  1. 遭遇市场经济冲击,传统蚕桑企业数量锐减

  2. 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程度低,蚕桑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3. 桑园、桑树、养蚕中挖掘综合开发的潜力未开发,产品单一

  4. 养季蚕赚不到工钱,除了茧价什么都涨。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