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寓言故事帶來的理財投資啟示

一個寓言故事帶來的理財投資啟示

先來看一個寓言故事:

在一個很大的森林裡面,生活著一群“無憂無慮”的猴子,它們每天太陽昇起的時候就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後來有一天,一名遊客來到了這個森林裡面,走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戴的手錶遺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

聰明的“猛可”拿著手錶仔細研究,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它成了整個猴群裡面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詢問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開始由“猛可”來規劃。

“猛可”在猴群中逐漸建立起了威望,當上了猴王,成了“一家之主”。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它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巡查,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手錶。

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但是手錶並沒有給他繼續帶來“好運”,相反卻帶來了麻煩:每隻表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

“猛可”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

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寶座,“猛可”的手錶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面臨著“猛可”的困惑。

這個寓言故事的名字叫做:《猴子和表》,故事中其實含有個著名的“手錶定律”——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陷入選擇困境,無法確定。即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無所適從。

深層含義是: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否則他的生活和工作必將陷入慌亂!

在社會生活中,許多問題可以用手錶定律來解釋,也會在投資理財中出現。看似簡單的“手錶定律”,實際上可以給我們的投資理財帶來不一樣的啟示和妙用。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幾個方面吧:

一:理財目標要明確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目標明確。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方向。沒有目標,就失去了方向,迷茫而不知道力往何處使,勁往何處擰。

同樣的道理,在理財投資上,也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建議大家趁著休息時間,可以靜下心來,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來年的理財目標,並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去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和理財方式的選擇,只要目標不是不切實際,合理可行就會沒有什麼實現的難度。

理財的目標無非不是為了賺錢,為了實現財富的增值,但是這是最終目標,實現這個最終目標,需要靠很多的小目標來達成,比如買房、買車等目標。

不同的理財目標,資產的配置比例以及資金投向、投資方式、理財手段都會有所不同。

所以投資理財的目標必須明確,明確了目標,才會有的放失的進行資產配置,以較優的投資組合去完成目標。

如果單單只是想到保值增值這個最終目標,就會使得投資理財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得不償失。

第二:獨立思考

記得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者伯特蘭·羅素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筆叔觀察發現我們身邊不少在理財投資上面看似很勤奮、很用功的人,但是卻效果不行,沒有賺到錢,為什麼?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特別是不會獨立思考。

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到獨立思考呢?因為獨立思考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困難。

因此很多的初學者、小白們特別喜歡“乾貨”,最好是那種實盤操作或者是直接推薦牛股的內容。

實際上這種乾貨愛好者是最難進步的,如果迷信了一些“偽專家”,甚至會很容易被帶到溝裡。

因為他們希望不勞而獲,快速得到“高人實戰”指導,看似很聰明,其實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比如一個普通散戶,為了能夠在股票市場上面賺到錢,可能會去聽一些所謂的專家講課,但是不同的“專家”,指導意見往往會存在差異,面對同一只股票,有的看多,有的看空,這些不同的意見會干擾你的選擇,可能會讓你錯過投資機會。

更加可怕的是,由於你習慣了讓專家直接給你提供操作意見,就會變得“人云亦云”,不會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最終沒有學到本領和知識,當然難以賺到錢。

這就和手錶定律一樣,面對不同的手錶,容易陷入選擇矛盾。

在如今的市場上,充滿了各種專家的意見和看法,不盡一樣,讓投資者無法取捨,不知判斷;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也讓投資者陷入選擇困難的怪圈中。

如果不會獨立判斷和選擇,只是依靠專家的意見,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金融的騙局,“你惦記的是投資的收益,人家惦記的是你的本金”。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一味迷信專家,需要自己獨立思考,自己去判斷才是正確的做法,專家的建議只是給你判斷和決策提供參考。

在面對金融市場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去追求高收益,應該根據自己實際的經濟情況去選擇理財產品。

只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才能真正掌握財富,避開金融騙局和不必要的損失。

第三:學會取捨

一個人在人生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實為可貴;放得下是一種肚量,是人生處世之真諦。同樣在理財投資領域,學會取捨也是一門學問,一種考驗。

我們要知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取捨。即使我們擁有了眾多的財富,但是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每個人的財富數量有多有少,地位有高低之分,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什麼也不願放棄的人,反而有可能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如果我們捨得面子,就會得到實在;捨得酒色,就會得到健康;捨得誘惑,就會得到安全;

在理財投資時,要懂得取捨,就像手錶定律中出現兩個手錶時要果斷捨棄一個一樣。不能擁有過多的“手錶”,不然就會自己把自己困在選擇的矛盾困境之中。

放棄多餘的、無價值的理財標準,找準屬於自己的唯一的理財“手錶”,才會獲得更好的投資理財回報。

不符合自己的、不適合自己投資策略和戰略的不要投;不適合自身的理財產品不要投。

要弄清楚你投的是什麼,你投的是什麼搞清楚了,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避免一哄而上,懂得取捨,才能避免我們在投資時這種盲目性、衝動性和無知性。

但是在實際中,很多人理財投資時,就只看到投資的收益,比如投資P2P網貸,一些人看到高收益、高返現就投,根本不去了解一下平臺的背景怎樣、風控措施和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如何,結果平臺雷了、出事了,就後悔當初的選擇。

有些人在股市裡面,看到股票漲的好就想去買,管不住自己的手,面對許多隻股票,都有想要買入的慾望。但是如果錢不夠,就需要做出取捨,入手其中的一部分,放棄一些。

又比如說投資P2P,只要選對了安全靠譜的平臺,懂得作出必要的讓步,捨得讓渡一些風險,可能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看得懂,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獲得,才能得到自在。

投資理財要有所取捨,既要堅持自己的判斷,也要摒棄一些錯誤的標準和方法,在投資的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取捨。

建議大家可以在收益和風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你投資理財的取捨依據,有了取捨依據,自然能夠快速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