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游戏,是不是游戏开发商有一定的责任,防沉迷系统作用不大?你有什么看法?

书山无涯


网络游戏又被很多人称为电子毒品。知道毒品的成瘾性吗?大人吸了都控制不住,小孩能控制的住吗?给一个吸毒的人说:每次少吸点,能做到吗?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大概率上做不到。只能是越来越上瘾。问题的关键不是小孩,就像你把毒品拿到小孩面前说:这个东西试试没关系,很舒服。结果试一下就上瘾了,完了就控制不住了。问题的关键是开发网络游戏的思路和手段,就是如何让人喜欢,让人上瘾。不然吸引力不大,自己过两天就没意思、不玩了。还用家长说吗?那些开发游戏的人,就是靠这个吃饭,如果不让人上瘾,他们就没有收入,老板会开除他。所以他们长期专注的就是分析成瘾的心里机制。就是在游戏场景中不断的给于奖励的激励机制,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如同吸毒一样的、循环渐进的、更多的多巴胺。又在游戏场景中设置失败的机制,多巴胺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如此循环,在大脑中现成深刻的烙印。对于吸食海洛因的人,最后的戒除方式是,强制到戒毒所,有的是倾家荡产。而对于自己的小孩,在很多人一直说的游戏也有益处、游戏也可以控制的氛围中。孩子对待像海洛因一样的电子毒品时,我们能送自己的孩子到劳教所吗?事实上很多的父母和自己的小孩搞的像仇人一样。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孩子学业严重影响,性格扭曲。关键是脑子里没有灌输正常的东西。没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他应该懂的知识和认知。



将人力驱动进行到底


个人来说,学生沉迷游戏,开发商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只要对学生做到一些提醒和限制就可以。我的看法是:想让孩子不玩游戏,你能不能做到先少玩手机!

游戏开发商开发游戏并不是针对学生,是针对广大群体的,孩子只是一部分。

游戏是很大的利益的,所以每年出现的新游戏有很多,甚至很多大明星都会为游戏代言,可见其中的滋润有多大。

沉迷游戏不只是孩子,很多大人玩游戏也很入迷,王者荣耀,吃鸡什么的,同屋的室友天天晚上都玩游戏。在网吧里玩游戏好几天,不吃饭不睡觉,累的送到医院里的都有不少。

开发商当然希望越多人玩越好,他们就是看中利益的。但是要对学生有限制,有约束。

2018年年中,《王者荣耀》接入公安权威系统,该系统能校验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2018年年底,腾讯开展了小规模人脸识别测试,玩家需要通过人脸校对信息,拒绝识别则直接被划分为12岁以下。

游戏开发商也发现很多学生沉迷游戏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办法,尽量约束孩子们。

但是,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就像大人玩手机一样,抖音,快手,一会不看就手痒痒。

我外甥去年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玩手机,看小游戏,谁让他玩游戏,就是对他最好的人,跟你可亲近了。

但是,要扪心自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沉迷游戏呢?在家里,我看手机,他妈妈看手机,爷爷奶奶一人一个手机,跟宝贝一样,你让他怎么办?肯定也是想玩手机啊!更何况,手机那么好玩,那么新鲜有趣,谁玩都是真香的结果啊,是不是,要从大人身上找原因。

世界上的诱惑多了,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客观因素不容易改变。

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也不能改变整个游戏市场,只能自己言传身教,让孩子有好的习惯。陪我外甥的时候,我都很少碰手机,拿着手机我也会告诉他,“我现在在用手机学习,你看,我在打字呢。”他就会明白,不跟我要手机玩了。

出去玩,游乐场,动物园,公园,可以放松地方有很多,大人要先放下手机游戏,孩子才能模仿你,才能努力做到。你自己拿着手机,却让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也觉得不公平,你说的话,他能听吗?

总结:言传大于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


大北京小剩女喵小樱


个人观点,游戏并没有错,错的是有部分孩子玩游戏没有自制力,而有的家长也没有对子女玩游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知道子女成绩不好都是玩游戏的结果,而不全面的看待玩游戏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