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读书的小孩子应该称留学生吗?不能又称什么合适呢?

老孙闲话


个人觉得去从小学阶段就去国外读书算不上留学生。

在我的观念中,传统思想依然影响我的认知:留学生应该用在像钱学生,邓稼先那样的人才上——只有在国内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至少学到高中毕业,然后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那才叫“留学生”!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开放,留学生的意义已经扩大,留学的年龄 也开始缩小了,在各个年龄段出去留学有着不同的优势。

如果是从小学就出去留学,个人觉得孩子身上的中国文化印记会逐渐退化,都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了,如何能叫“留学生”?


我们来看看从小就在国外上学的优缺点:

优势:小学生有学习语言的优势,到了高中基本已经与国外当地人的语言能力一致,能够在初高中之后的学习中毫无障碍!

缺点:刚开始会有一段比较艰难的适应期,但是长大后,本国文化印记会越来越少,甚至最后都不怎么说中文了!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从小就出去海外学习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不会回到中国学习和生活,姑且称之为“游学生”吧,但愿他们长大后能够游回来!


柳州数理化君


我觉得是留学生,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孩子们是无辜的。称呼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很心疼他们。

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一方面,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如果你不全科优秀,就没有办法进入高等学府,这是有一定弊端的。另外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无可厚非,但是送到国外一定好吗,尤其是跟父母分开,到一个满是鄙夷和非议的地方求学,又能学到什么,失去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追求一个方向的极致,就好比你全神贯注的开车,就不会更好的欣赏沿途风景美景,我们还在复兴的路上,所以,要给予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给祖国更多的时间,未成年的孩子,不建议离开父母,至少,少了父母的陪伴,童年是有所缺失的,来到这个世界就要享受到这个世界的关怀和爱,不一定是更好的前途能换来的,有在多的钱,未必能买到关心和爱,发展的如何好,也换不来真心的尊敬。

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我始终认为,我的家,就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个镇上面,我对哪里充满了怀念,至少我不会让孩子出国学习,我陪伴他长大,懂事后,让他自己选择未来的人生。



大V好奇


这个事,好说。在国内就读于户籍以外、城市的学生叫‘借’读生,即然都到国家境外去借读了,那岂不是“名正言顺、如假包換的“借”读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