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脾氣大怎麼和她講道理?

楓葉4766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向您說的孩子脾氣大是怎麼回事。首先我要說我不認為孩子脾氣不好是天生的,所謂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我們大人要客觀的看一下自己,是否以身作責。

寶寶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但是他接觸的人就是那麼幾個,剛開始的孩子不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需要大人的引導,引導的好壞能體現在今後孩子的秉性上。

孩子人生中有三次叛逆期(我覺得是大人單方面給起的名字)

  • 第一次叛逆期是在寶寶兩歲。

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強,所謂的小神獸就出現了。也是雞飛狗跳的開始,“不吃飯,不睡覺,不不不”成了寶寶的潛臺詞。

  • 第二個叛逆期是在寶寶七歲到九歲。

孩子剛剛進入學校沒兩年,自認為學習了一些知識和生活經驗,感覺自己已經變成大人了。這時候的寶寶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手掌心。“唱反調”就是最好的表現。

  • 第三個叛逆期是在孩子的十二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已發育成熟,但他們的心裡並沒有成熟,矛盾的心裡是他他們茫然,不服輸的心裡是他們倔強。

我來說說這些父母應該如何解(參考為主哦,你們來試試,不好不要錢。)

  • 家長不要過於民主。
  • 給孩子個選擇題。
  • 賞罰分明。
  • 溝通注意語氣。
  • 尊重孩子。
  • 給孩子私人空間。
  • 積極參與孩子的活動。

總之道理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祝您家庭和睦,闔家歡樂。


徐爸愛生活


以前的父母,管教孩子可能會直接動手打,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意識到,“打孩子”這種管教方式顯得太過簡單粗暴,於是改成了“講道理”,殊不知,看似文明的“講道理”有時候在本質上和“打孩子”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它還不如“打”來得直接。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時候,給孩子講道理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希望通過說服,讓孩子呈現出我們希望的樣子,這種出自於“聽話”目的的“講道理”,其實本身就挺“不講道理”。而且有時候父母還會擔心孩子不理解,反反覆覆地“講道理”,一遍不行,就再來一遍,殊不知,孩子在8歲前,抽象思維能力沒有開始成熟發展,你講的那些“道理”他們根本就無法理解和接受,此時這一遍一遍的“道理”更像一根在精神領域裡一遍一遍抽打他們的“鞭子”。

成年人和孩子在認知水平方面存在太大差異,從成人角度幾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孩子卻看不到這背後的深意,比如,當家裡來客人了你跟孩子說“好孩子要有禮貌,快去跟叔叔阿姨打招呼”,他/她會覺得“我不認識那些人,媽媽卻硬要我去打招呼”,當孩子要吃糖果時你說“吃太多糖會得蛀牙”,他/她會理解為“我很想吃糖,可是爸爸不讓我吃”,因此,不是孩子不講道理,而是他們的心智水平還不能適應這種方式。

通過“講道理”讓孩子“聽話”,其實是在否定一個人、試圖改變一個人,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改變,所以當他們接收到這種信號的時候潛意識裡會進入一種“戰鬥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

那麼,不講道理,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直接說規則。如果你覺得這個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那就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比如吃飯之前要洗手、睡覺之前要刷牙。

2.共情。我們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簡單來說,左腦是理性的,右腦是情感的。《全腦教養法》中指出:當孩子煩躁的時候,邏輯往往不起作用,除非我們回應了他右腦的情感需求。因此,當孩子不滿、憤怒、悲傷時,給他/她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她的角度理解他/她,只有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理解時,他/她才會結束“戰鬥狀態”,與你達成“和解”。

3.以身作則。身教永遠勝於言傳,一個整天打麻將的爸爸或媽媽是沒法給孩子講“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的,你想讓孩子明白什麼道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行動去表達。

希望家長都能少一些冷冰冰的道理,多一些暖和和的共情,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融洽!


托米媽媽


小孩脾氣大,大部分原因是她身邊親密養育的環境有脾氣大的人,比如爸爸或者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因為寶寶是一張白紙,他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通過模仿養成的。一個懶洋洋的家庭,養不出一個勤奮的孩子。

所以孩子脾氣大,家長首先要反省下,自己的脾氣也要改一改。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特別是壞習慣,一學就會,一會就難改。

其次,要反省下對小孩是不是過分寵溺了,造成她自我為中心。現在家裡的孩子都是萬千寵愛於一身,要啥給啥的。大人對於小孩都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需要上綱上線。但是三歲定八十,越早教會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最後,不要試圖跟孩子講道理,以身作則,告訴她怎麼做,做給她看,比說一百遍都有用。說教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得不償失。

育兒的道路很長,對家長的考驗很大,一步一個腳印,靜待花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能盡力做到最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