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要求同工同酬,而不是想着自己努力考上编制?

围城也有世界


为什么有些人要求同工同酬却不努力考上编制呢?我是夜风惊起,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分析这些人是什么人。

1.就如题主所说,单位的临时工或者聘用合同工。

  • 他们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是特殊群体。有的是当年领导打招呼安排进来干个临时工,都想着国家有什么政策突然给转为有编制的正式工。
  • 有的是暂时没啥干得,这个单位人员比较紧,想要一些临时工来干活,但是确实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也得打个招呼,或者是有认识人才能去。

2.他们这些人中有许也尝试过考试,但是没考上,年龄超了,学历不够等多种原因。

  • 有些是压根没正经学历的人。这些也是当年进去了单位,一直从事跑腿或者开车等普通事务性工作的临时工,他们也没想着自己考试考编制,因为压根不学习,也不想学习,寄希望于叔叔大爷或者舅舅阿姨来帮他们解决正式编制。但是一晃很多年过去了,也没解决,出去了啥也干不了,所以要求同工同酬。
  • 有些是社会招募的临时工,但是招募的时候也是写清楚了工资待遇和将来发展情况,但是以为以后会有更好的政策将他们收编,可是后来政策越来越严根本没机会,所以一直在单位挣着比编制人员低的工资,所以他们要求同工同酬。

至于题主列举的他们自称能力比考上的人还强等只是他们自己认为。

1.自己通过省考或者事业单位考试自己考上的人,本来就是能力相对较好的。

  • 考试是一个选拔人的过程,以前百家讲坛有位学者讲过考试这个选拔人的方式:考试是筛沙子的,可能也会漏掉金子。那些连考试都通过不了得人经常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考上编制的人的短处。

比如:有些临时工朋友多、饭局多、所谓的能言善辩等,然后他们就说编制内的某某连个朋友也没有,思维差,嘴笨等,其实他们不看考上的人的优点,专门看他们缺点。

比如:这些临时工基本不爱学习,他看到别人看书啥的觉得这个“书呆子”“二傻子”也不和人交往,就自己独来独往,衣服穿得不漂亮或者真寒酸,他们多数人也只会这些。

  • 能通过考试肯定在行政事务处理上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些题型的设计本来就是考查能力的,能够通过也说明了他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连这个也考不过的你说他能具备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有多强吗?
  • 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处理,还需要责任心等等,也需要良好的文化知识和底蕴。出口就是粗话,张嘴就是“TMD”这样的人还是不适合在人民公仆单位工作的。

2.有些临时工还是基本素质比较好的,只是现在运气不好没能考上而已。

  • 据我发现,但凡平时工作中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又是大学毕业的临时工,自己考上编制的概率特别大,而那些牢骚满腹,自以为是,觉得单位欠他一座金山的人多是等待政策来给他解决问题的,这些人也鲜有考上的。
  • 有些临时工本来就是先有个干得,也经常参加考试,可能是运气差了一点,现在在单位好过出去打工,打工挣不到多少钱还比较累,干临时工守家在地可以边干边学习,这些人到时不是那些整天这要求那要求的人。

做好自己就行,别管他们怎么样想和怎么样说

1.和他们辩论或者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他们会说他已经为单位奉献了多少年等等云云,他就是不会说当年他是怎么来做临时工的,也不会说他自己能力不行,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了一事无成,最终找了个关系跑来干临时工。所以争论没有必要。

2.努力提升自己,对他们保持该有的和睦和距离。对他们不要看不起,也不要觉得他们猖狂,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好了。你得罪他们,他们可是一群不好惹的,经常编瞎话或者乱传话,对你不利。因为你是不会说他们的瞎话的。

3.想获得这些人对你真正的尊重,必须你的官大点。他们这个群体对大领导和单位比较重要的领导都是点头哈腰的,但是真正对考来的人员并不是很尊重,常常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好,反而看不起考来的编制人员,所以无需理他们。

这么多人竞争的岗位,又是过五关斩六将考的编制怎么能说没有能力呢?


夜风惊起


这是典型的占小便宜的心理。

在机关,经常会听到事业编抱怨工资比公务员少,社会化用工抱怨工资比事业编少。其实,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社会化用工和事业编也许也参加过公务员考试,而他们是当年被淘汰的分母。我们不妨设想,为什么要有社会化用工,为什么要有事业编,如果全部采用公务员编制会怎样?会不会意味着事业编和社会化用工可能现有工作机会都没有?人要学会知足,如果你觉得公务员拿的高感觉不平衡,请你也考上。

以上是个人意见,可能看法不一,但是目前组织部门也是这样处理的。


热心市民是在下


同工同酬如果实现,他损害的只是那些不优秀的员工的利益,并没有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还有,我不认同题主把“考试”作为临时工之所以成为临时工的根本原因。

(针对昨天我回答的这个问题,有人没看问题描述就提出质疑,今天我把题主的提问一字不漏地截了图)

题主问的是“关于同工同酬”的问题,而不是“编制该不该存在”的问题,我回答的也是同工同酬的问题。我不回答编制该不该存在的问题。

编制该不该存在,那是另一个问题,不是我这次回答的范畴。

既然我回答的是同工同酬的问题,那么理论上我们用任何的行业举例说明,其实都不为过,只不过我只能举我懂的行业的例子,仅此而已。

首先,这个世上的行业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企业;第二,非企业。

企业和非企业都有临时工,就拿私企来说,我们说房企的置业顾问,一般来说是不能够跟用人单位直签劳动合同的,都是跟第三方的公司订立合同,再通过劳务外包的方式负责某一块楼盘的销售。

只要你去人才市场看一看问一问,或者到校招的现场看一看问一问,可以说一些主流用人单位的一些岗位,并没有打通“通过考试考入”的这么一种渠道。

就比如我说的置业顾问。

如果你非要用一种片面的认识去认为:“考上了就是正式工”、“考不上就是临时工”那肯定没人拦着你,因为没人有这个闲工夫。

我只是想谈一谈我了解的一些行业,我初中同学曾经在某私企房企担任过置业顾问,据他亲口所说,这些私企严格的控制正式工的数量,并且能够外包的业务都外包了出去,不能外包的,可以采用派遣的也尽量采用劳务派遣。

也就是说,这些用人单位的用工,跟你说的“考试”还真没关系。入职之前,是看人力资源部的评估,入职以后,用人单位有自己的具体项目考核标准去衡量一个员工,还真的不是所有的行业衡量人的标准就是考试。

用考试作为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其实是有弊端的,而且,考试入职也并不存在于大部分采用临时工的行业,更不是临时工之所以成为临时工的根本原因。

考试不能代替业绩,最多在入职之前作为一个敲门砖,入职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你又不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这肯定对你是不利的,很多事不是像考试那么简单,考试是一种头脑暴力,说穿了就是智力天赋,可是正如我所说的置业顾问一样,哪怕你做对所有的事情,拿到最高的分数,你都不一定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正式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