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最近 ,一条新闻刷了屏。新闻主角是山东理工大学的学生范源庆,因为他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虐死了一只猫,尽管在网上公开道歉,还是于2020年4月15日

被学校开除学籍。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范源庆以近乎变态的手段虐待动物致死,引起了大众的愤慨,被学校开除,实属咎由自取。尽管不少人对处罚结果的合法性存疑,但至少对“九泉之下”的那只猫是一种安慰。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而在虐死猫的大学生范源庆被开除的四天前,即4月11日,北大女生包丽(化名)在吞药自杀住院6个月后,于4月11日不幸离世。但包丽之死,却没有那只被虐死的猫那么“幸运”了。因为用精神控制手段虐死她的人——北京大学的学生会副主席,三好学生,他曾经的男友——牟林翰,既没有道歉,也没有受到被开除学籍的处罚(仅有的处罚就是取消保研资格,而保研对一个学生来说仅仅是一次深造的机会),更不用说受到法律制裁了。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回顾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包丽之死和猫之死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被虐死的。但对施虐者的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 ,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让人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难道一条人命还不如一条猫命吗?在这里我绝无对猫的半点歧视,也懂得“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民与我都是兄弟姊妹,万物与我都是天地所生,仁者应爱万物)的道理,对天地万物也一直心存敬畏。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人的命更重要些,不然,怎么能有“人命关天”的说法呢?怎么没有“猫命关天”,“狗命关天”之说呢?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既然如此,北大学生包丽之死与猫之死的迥异结果,就只能这样去理解了:猫被虐,属于他杀致死,因为在被虐的过程中,它没有选择自杀,因为它不懂得自杀也是一种痛苦的解脱方式;而包丽被虐,属于自杀致死,因为在被虐的过程中,牟林翰只是在虐她,一直在虐她,没有杀她,因为他懂得如果杀了她,自己就脱不了干系。还有,如果牟林翰对女友实行肉体上的虐待,法律也有办法制裁他,关键是人家用的是精神虐待法,或者叫精神操控法,让对方对自己言听计从,让对方自己从肉体上虐待自己,这样从法律层面就可以把包丽之死的法律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实在高明啊!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但是,当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牟林翰对包丽的具体精神操控过程后,似乎又感觉到这样的处理结果有点不对劲。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以上是牟林翰与包丽聊天记录截图,显示的是一个虐与被虐的路线图。被称为主人的是牟林翰,被称为狗的是包丽(人格上已经不平等了)。牟林翰在这里显示做了四件事:

第一,贬低对方人格:你不是处女了,不纯洁了。久而久之,让女方感觉到自己配不上男方,开始自卑。

第二,威胁恐吓对方:我们要拍性爱视频,存盘(包丽照做了);我手里有咱们的性爱视频,不听话我就传到网上(包丽害怕了)。

第三,用爱绑架,诱惑对方:我是爱你的,是要和你结婚的,但为了让我看到你对我的忠诚,你得做到:在身上纹出“牟林翰的狗”字样,汉语英文都行,要把纹的过程录下来;给我怀上一个孩子,然后再打掉,要把病历给我;把输卵管切除一段,做绝育手术,而且要把输卵管交给我……怕失去牟林翰的爱,怕牟林翰散布性爱视频,包丽妥协了。

第四,摧毁对方的自信: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了,没有任何用了,我就是一堆垃圾 ,是一堆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这纯粹是一波pua教程实践的成功操作典范啊!于是,包丽选择了吞药自杀。

很明显,包丽之死 ,是其男友不断地对她人格贬低,语言恐吓,假爱诱骗,信心摧毁的结果。包丽之死,牟林翰难辞其咎!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现在,牟林翰依然在法外逍遥,因为我国还没有有关对他人精神虐待,精神操控方面的法律 ,似乎现有法律还对他没办法。但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度,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道德可以弥补。显然 ,道德对牟林翰的审判已在路上。

被虐死的猫已瞑目于九泉之下,因为凶手已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被虐死的北大女生包丽的冤魂却依然在天堂里飘来飘去,不愿停下来,似乎在向世人哭诉着她的委屈:我的命还不如一只猫……

北大女生之死还不如一只猫?


结语: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共同推动,道德的底线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愿被虐者早日安息,愿虐人者有所悔悟,愿世人有所警醒,愿包丽和猫的故事不再重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