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關鍵在保住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 觀察家

一季度GDP增長下滑6.8%的數據發佈後,應對藥方也隨即開出——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做好“六穩”工作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任務,而此前位居“六穩”之首的就業再度被置於首位,即保居民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在疫情發生之前,就業已然被置於宏觀調控政策的優先位置;在疫情“黑天鵝”飛起後,就業更成了保存經濟未來火種的最關鍵部分。

從“熨平”經濟週期角度來看,在經濟轉型升級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關鍵時刻,宏觀調控把就業置於首位,能夠發揮出巨大的蝴蝶效應。按照經濟學的傳統理論,作為宏觀經濟的核心指標之一,政府可通過就業政策對失業率進行干預,進而實現逆週期調節、對宏觀經濟的調整。

而無論是穩就業還是保就業,核心環節依然是企業。由於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傳統上將春節作為重要獲利窗口期的行業如影視娛樂、住宿餐飲、旅遊等損失慘重。此後疫情持續,整個服務業都未能倖免,有的行業企業至今沒法復工復產。

隨著境外疫情快速擴散蔓延,又出現了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資金週轉困難、國際人流物流不暢等新問題,部分已復工企業面臨再次減產停產風險,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正是從對一個個企業形成的巨大壓力開始的。而這些受衝擊最強烈的二三產業,恰恰是吸收就業最多的產業,中小企業更是就業的生力軍所在。疫情影響企業經營,自然也衝擊就業形勢。正因如此,此次會議將“保就業”放在“六保”之首。

要保住就業,關鍵還在於保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眼下,各地復工率在上升,這意味著疫情影響在不斷收窄;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此前長達數月的停工停產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資金流壓力,助其渡過難關,進而促進更多就業,需要來自公共政策在稅收減免、金融資金等方面的進一步幫扶支持。

在宏觀政策定調後,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還要有更強的針對性。比如今年以來,央行兩次針對中小商業銀行降準,體現了對中小企業的重視;而接下來,還應鼓勵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出臺更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而且要更具普惠性,切實幫扶中小企業,進而實現“保就業”目標。

在現實經濟運轉中,就業意味著個人能夠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家庭也就有了維繫正常運轉的資金支持,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已經是被驗證的最優扶貧手段之一。保住了就業,就意味著穩住了民生,就保住了經濟未來恢復增長的希望,可以說就業是“疫後”經濟恢復的最大“壓艙石”。

□沸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