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好意”不小心傷害到孩子

01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曾说过: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对病人说,我没有手术经验,不过我有常识和对病人的关爱,请放心让我做手术吧。听到这话,病人可能落荒而逃了。任何职业在上岗前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然而,世上却有一种职业,它非常重要,许多人却未经过学习和培训就“无证”上岗了,那就是父母。

吉诺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反复强调,就像外科医生一样,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品质优秀的人,仅仅凭借爱和常识是不够的,父母们还需要技巧。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就将这些技巧公之于众,并指导父母们如何掌握及运用这些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尽管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65年,但它至今仍是育儿届的经典之作,书中阐述的育儿误区及解决方法至今仍然适用。


别让你的“好意”不小心伤害到孩子



今天,我们就跟随《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聚焦于父母们最常见的育儿误区——夸奖和批评。父母们希望通过夸奖来保持并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希望通过批评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然而,夸奖和批评真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吗?事实并非如此。

02

别让你的“好意”不小心伤害到孩子


我们先来看看夸奖。许多父母喜欢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殊不知,这样不对。父母要避免使用这样带有评价性质的表扬方式。

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会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获得别人的认可上,而非把事情做好本身。长此以往,孩子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看法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孩子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感。尤其是一些父母喜欢夸大其词地夸奖孩子:你真是个钢琴天才。这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认为自己并不值得这样的称赞。为了消除这种愧疚感,有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当行为,比如故意弹错曲子,以此来显示“真我”。面对这样的孩子,夸奖得越多,不端行为也就越多。

那应该怎样做呢?那就是用鼓励代替夸奖。鼓励就是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做出认可,而不去夸奖孩子的人格和品性。

举个例子。当孩子打扫完卫生,父母说“你真勤劳”,这就是在评价孩子的品性。父母应该说:之前桌子很乱,地板也很脏,但是你把桌子收的很整洁,地板也擦得很干净。

父母只需客观地认可卫生打扫得很干净这个事实。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话语中形成这样的自我评价:我很棒、很勤劳。当这些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多时,孩子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从而建立起自信,并更乐意把更多的事情做好。

03

别让你的“好意”不小心伤害到孩子


说完了夸奖,我们再来说说批评。

回想一下,当我们受到批评时,第一反应通常是为自己辩解,而不是专注于改善自身。孩子也一样。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还会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

另外,父母批评孩子时,会对孩子的人格品性进行攻击,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父母随口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孩子便会当真,认为自己真的很笨,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信。

我们刚才说到,恰当的表扬方式要避免评价孩子的人格品性。同样,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我们也要避免对孩子的人格品性进行指责和攻击,也就是不要批评孩子。

你可能会问:不批评孩子,怎么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呢?其实很简单,用指导代替批评。指导孩子,就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孩子玩杯子,不小心打碎了。父母不要训斥孩子:你这孩子一点不听话,早就告诉过你不要玩杯子!你只需要冷静地帮他一起处理玻璃碎片,并告诉他:杯子不是玩具,很容易被打碎。看到父母平和的态度,孩子就不用把精力放在对抗父母的指责上。这反倒能让孩子产生歉意,反思自己的行为:下次不能玩杯子,可以玩小汽车。

这样既能避免父母气头上过激的语言伤害到孩子,又能让孩子从这个小小的损失中学到教训。

04

别让你的“好意”不小心伤害到孩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即便再生气,也只能忍耐呢?其实不是。海姆·吉诺特博士说,一次次的忍耐最终会爆发出来,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当父母生气时,孩子内心会产生不安全感,因而会要求更多的保障。比如,有的孩子在父母生气时会反复问:妈妈你还喜欢我吗?这时你若强忍着怒火说喜欢,只会给孩子造成困惑:既然喜欢,为什么还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

父母应该做出与心情相符的反应。父母应该承认,生气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生气。但我们没必要感到自责或内疚。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如何在表达情绪时既不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又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那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做法。首先,表达出此刻的真实感受。比如,我生气了。如果孩子没反应,那我们可以采取第二步,加强我们的情绪:我非常生气。这能让许多孩子停止当前的不当行为。然而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是没有用。那么,我们就要采取第三步,说明我们生气的原因,并表达出我们的期望。比如,我非常生气。你一直在看电视,作业都没有完成。我希望你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这就能让父母既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期望,又能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孩子提供很好的处理情绪的示范:当你感到生气时,既不用憋在心里,也无需用伤害别人的方式发泄出来。而是可以像这样安全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夸奖和批评都是不恰当的育儿方式。因为它们都不可避免的会对孩子的人格品行做出评价或攻击。正确的做法是,用鼓励代替夸奖,用指导代替批评。称赞就像抗生素,要注意用法和剂量。正确的称赞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第二部分是孩子通过父母的肯定,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样的称赞,才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批评孩子时,父母要就事论事,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虽然错误的行为需要纠正,但情绪却应该得到允许,无论是父母的情绪还是孩子的情绪。因此,父母生气时,无需掩饰,而应该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期望。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请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别让你的“好意”伤害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