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了。日本侵略者召开了“庆功会”。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担心此时会被告发,无奈之下让邓稼先随他大姐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邓以蛰在清华北大任教,由于身体原因无法随学校南迁),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邓以蛰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只有在自己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一个人是否真的爱国,而且爱国与年龄无关。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科学家年轻的时候都是帅炸天的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那时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到2年时间邓稼先已经读满研究生学分,并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虽然当时生活条件很辛苦,始终记得父亲的嘱托的邓稼先学业有成后并没有选择在美国享福,放弃高薪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此后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而当代有多少人是祖国将你培养成人,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却选择留在待遇好的他国。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邓稼先一家四口

1958年接到命令要做一项保密的工作,他告诉他的妻子:“要调动工作了,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他说我以后可能再也顾不了这个家了,我的生命将来就献给要做的这个工作了。”妻子问他调哪儿去?去干什么?他只回答不能说。他非常坚决的对妻子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即使对于妻子,该有的保密工作还是要做,就是这份严谨,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亘古不变,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科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邓稼先及那些不畏艰苦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艰苦条件下用了2年8个月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那时的中国还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文化革命,尽管周总理向毛主席请示要保护国家研制核武器的基地和人员不能受冲击,刚开始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后期还是没能幸免,造反派在批斗中要求科学家们把核武器研究关键数据“交待”出来,这使身处逆境的邓稼先经受了严重的考验。在被批斗时,邓稼先为了不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没有说一句违心的话,虽然处境很危险,他却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决不把重要科研成果披露一丝一毫。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邓稼先和杨振宁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核试验工作的最一线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从事核事业的20多年里,常年在核辐射研究工作的一线,有一次氢弹的空投试验出现了事故,为了查明原因,他毅然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荒漠,因此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身体日渐虚弱的邓稼先,后来被确诊为直肠癌。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的中国也一直发展科技,已经跟发达国家的科技缩短了距离,这个盛世是您期望的吗?我们也会一直努力赶超的!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邓稼先一生都在致力于祖国的科研建设,一直记得父亲对他的期望,学科学,科学多国家有用。在看看现在的人们,崇尚娱乐,流量至上,崇洋媚外,已经忘记祖国曾经的艰苦,所以希望将这些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人被传颂,让现在的中小学生多多学习,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邓稼先最后的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今天中国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