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哲學: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遠

一部经典巨作一定是经久不衰的。《庄子》曾被鲁迅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经时间与世事的洗礼成为道家哲学的巨著,在两个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世俗计较、利益得失以寻求不受外物束缚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思想的集中体现。

《逍遥游》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超越执着的自我,超脱于一切禁锢心灵的沉重,提高自我的视角,提升心灵境界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为什么会化为鹏呢?因为它要飞往南冥。“冥”一般指的是黑暗阴冷,“北冥”是北方黑暗阴冷的海,由此可以联想鲲化为鹏那一定是出于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而变化,而这种变化一定是舍弃自我的变化——由鱼化身为鸟,俨然是很大程度的自我割舍。

我们常说蜕变,其实也是自身处境逼得自己不得不去发生改变,但凡有可以不必改变的余地,人往往会选择适应和隐忍。“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没有那么阴冷,鲲化为鸟,不惜自我割舍,就是为了从 “北冥”迁徙到“南冥”。这也就是庄子文字的极大魅力,短短的几句话却含括了巨大的信息量,读来耐人寻味。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鲲化为鹏,迁徙南冥,为此而做出了极大的准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积累足够多才能承载起更多的负重。

庄子崇拜“大”而“久”的事物,而“大”和“久”则是力量、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上升到宏观宇宙的高度鸟瞰世界,向往超越人力之外的逍遥和自由。人类注定是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以达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境界。肉体纵然无法逾越,那么精神呢?精神是脱离于肉体的境界,庄子想告诉我们的恰恰是努力挣脱出现实的桎梏,实现精神的超脱。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从小到大,我们常常被大大小小的利益得失所束缚,越是执着于内心的欲望,越是不能超越内心的自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都是遥远而模糊的。我们一生看中的功名利禄、利益得失,从天的角度看,是如此的渺小和虚无。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鲲化而为鸟飞往南冥,从高处鸟瞰人世间,冲出了精神欲望的束缚,实现了心灵的超脱和自由。连自我的形体都可以割舍和改变,还有什么能够束缚灵魂呢?与沉重的肉体相比较,心灵无疑是轻快的。只有从执着的自我中实现超越,才能从世俗的计较得失中超脱出来,获得一个更高的视角。

当我们脱离了肉体的沉重,更重要的是脱离了肉体的一切世俗的物质的沉重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就从中超脱出来了。一个执着于内心的人,即使隐居于山林之中依然是个执着者。心灵的超脱不需要一片山林,不需要一座庙宇。要实现自我超脱,就要像鲲一样,具有大而化之的勇气,具有“吾丧我”的勇气。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是因为他做到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肉体和精神是一体的,却也是可以区分度的,确定了物我的区别,也就明确了荣辱的境界。

老子有云:“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如果一个人很看重得失,得到的时候惊喜,失去的时候惊诧,那么在失去的时候就是痛苦的开始。只有做到宠辱不惊,我们的生命才能在得与失的复杂纠葛当中得到解脱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列子御风而行,看起来是逍遥的,但是还得依赖风的动向,实则还没达到真正的逍遥畅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乘天地之正气,秉承自然六气的变化,以遵循自然规律和四季轮回的方式行走。心灵不依赖于外在事物,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也就达到了庄子说的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哲学: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