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选择学校是去当鸡头好还是去当凤尾好?

神兽的家长


中考结束,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是去优生集中的学校做凤尾,还是去一般学校做鸡头,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进行全面的衡量,不能一概而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笔者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最好的教育,也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最适合的学校。

其实,关于这个“最适合”,本身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个人认为,用奥林匹克精神来说,更为恰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考结束之后的高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分水岭。从孩子的年龄上来说,是走向成年的关键期——高中毕业,绝大多数学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从学习上来说,是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考察期——一般而言,进入高中,父母的学业辅导,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主要依靠的是自己。

更关键的是,从高中开始,孩子就将要几乎独立的去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这个时候,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毕竟,高考,依靠成绩来进行选拔。好学校,好专业,将来就会有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另一个方面,心理健康也是异常重要的——走向独立的喜悦与不适应的矛盾心理交织,容易让部分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所以,在选择高中的时候,要从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来思考什么是“最适合”。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做凤尾,而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做鸡头呢?

一,从学习的角度,基础好、后劲足、潜力大的孩子,适合做凤尾,反之,则做鸡头更好一些

我们知道,有一些孩子,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学习也不是非常努力,但他们学起来很轻松,那么,这样的孩子,后劲足、潜力大,如果到优生集中的学校,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斗志,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说,这些孩子,就是属于比较典型的“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还有一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依靠的是勤奋和努力,这类孩子,花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与其他人差不多的成绩,其实意味着后劲一般,潜力不大,就不是太适合到优生相对集中的学校。

说白了,天分比较好的学生,适合高强度的竞争,天分一般的学生,不适合这种竞争。当然,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观察和仔细的分析,不能贸然下结论,毕竟,天分这种东西,真的不好判断。

二,从心理的角度,性格阳光、交往广泛、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适合做凤尾,反之,则做鸡头更好一些

除了关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素了。个人以为,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在探讨素质教育的时候,我就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在身体健康之前!

一般来说,那些性格很阳光、交往广泛、朋友很多,特别是抗挫折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比较适合到优生集中的学校——这样的孩子,即使考试排名不佳,他可以很快排解,心理压力大了,他也会找人倾诉,纾解压力。

可以说,这样的孩子,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学校,他都不会出心理疾病。总体上来说,这类孩子的学习后劲,也是比较足的。

我这里特别谈谈抗挫折能力。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孩子从效果的是众星捧月的生活,一旦遇到挫折,极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最后的结果就是自伤自残自杀——这类例子,简直是举不胜举了。

所以,如果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差,那还是做做鸡头比较好,毕竟,那种心理优势,虽然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至少可以让人心里健康,不至于出现悲剧嘛。

总之,做鸡头还是凤尾,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主要从学习和心理两个维度来综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三水三心


你是谁不重要,跟谁在一起很重要。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读高中应该是读重点高中,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优秀的学校传承下来的校风,营造的浓郁的学风,是普通高中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一个班里很多孩子都非常自律,都非常上进,你也只有上进和努力的份,凡是进入重点高中的孩子,不无感慨:没人催着你,没人逼着你,甚至没人提醒你,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因为你身边就是那些匆匆而过的人群,就是那些聚精会神的身影,就是那些奋笔疾书的同伴,每个人每天都在完美诠释着比学赶帮超的内涵。你不需要制定作息,每个人都是你的范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你没有理由颓废!

相反,如果你在普通学校,周围的同学基础在那儿,校风学风在那儿,即使做了鸡头又能怎样?重点高中跟普通高中差距可不是那么一点点。如果自制力不强,很可能就会被那些孩子拖下水,到时连鸡头也做不成了。

还有一点也值得大家考虑,就是人脉的问题,重点高中的孩子,考上211,985名校的可能性更大。而普通高中考上一本者都是寥寥无几,多年后走进社会,在不同的领域,能够混得风生水起的,名校的学生可能性更大一些,不是吗?人脉,有时候就是一种财富!

当然,也不否认会有特殊情况,但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更大机率的事情呢?


了凡尚艺


我家有一个七年级的儿子,下面说一下亲身的经历,供题主参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都知道山东是高考大省,人数多,分数线高,我就是身处山东的一个小县城,儿子今年上初一。2019年小升初进入到县里的重点初中,七年级招了四百名学生,几乎是囊括了全县的前四百名,做为其中的一员,孩子压力也很大,从一个学校的竞争变成了全县的竞争,成绩从小学的班里前五滑落到了班里前十五,其实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再说儿子的小学同学(暂叫他小李)去了县里另一所初中,这所学校也是几十年的老学校里,口碑很好,老师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了。去年期未考试,全县统一试卷,儿子考了758分(全校第一名810分,满分850分),全班第十二名,班级105,比起小学的名次差了不少,另一所学校的小李同学考了585分,全班第18名,年级200左右,全校第一名730多分。同样的一份试卷,同样的一批孩子考试,不能看名次,还是要看分数。

好的学校都有一个特点,学生的成绩差的距离特别小,第一名和第十名有时只差那么六七分,咬得很紧,因为学习氛围迫使你必须学习,周围的同学都在低头学习,除了学习你还能干嘛,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儿子虽然排名不如小学好了,但是变得更努力了,每天想得就是如何赶超前面的同学,和同学在一起,也是讨论学习的事情。每一次考试过后都要对比一下,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迅速找出不足补习。我觉得这样的状态才是学生应有的状态,虽然紧张甚至很累,却发现每一次进步都令他很开心。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虽说自己的个性很重要,但是如果有可能还是进好一点的中学比较好,不要小瞧孩子的潜力,有压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