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大家間隔1米,排好隊,按順序一個個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山東省在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一號村臺上,工人們測溫登記後,馬上進入工作狀態,上百臺工程車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菏澤市28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村臺已經全部復工。

黃河灘區邊塔吊起落、扶貧車間裡熱火朝天、產業基地內生機盎然……一派繁忙景象,菏澤幹部群眾正與春天同行,齊奏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行曲。

菏澤作為山東脫貧攻堅主戰場,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累計減貧170.15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脫貧遷建:搬出灘區路子寬

“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把新冠肺炎疫情耽誤的時間奪回來,讓黃河灘區群眾早日搬進幸福家園。”中建三局一公司東明黃河灘區遷建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周繼說,焦園鄉一號村臺是黃河灘區遷建最南端的村臺,涉及焦園鄉南張莊、甘東、甘西等7個自然村,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住房1612套,建成後將安置6709名灘區群眾。

“力爭整個一號村臺6月底主體全部完工,7月底竣工驗收,讓群眾按期搬入新居,圓百姓安居之夢。”東明縣副縣長、焦園一號村臺縣級指揮長李嵩說。

黃河灘區的遷建是菏澤市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曾經,黃河氾濫讓灘區人民飽受艱辛。“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是灘區群眾的真實寫照。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黃河在其境內長185公里,流域面積504平方公里,灘區內現居住人口14.7萬人。

“菏澤市黃河灘區遷建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重託,寄託著灘區群眾的‘安居夢’‘致富夢’,絕不能讓灘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這是菏澤市決策者形成的共識,也是他們莊嚴的承諾。

與東明縣焦園鄉相距100公里左右的鄄城縣董口鎮,也是黃河灘區鄉鎮。過去,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房屋簡陋、交通不便,常年飽受洪災困擾。今年春節前夕,董口鎮所轄6個自然村的1116戶村民,徹底告別黃河灘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搬出黃河灘,開啟新生活。“出了門就有學校、醫院和集市,還有假髮加工企業,村民在小區裡就可以務工掙錢。”董口鎮魚骨村村民李克印說,搬進社區,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解決了,大家的路子更寬了。

產業扶貧:脫貧之本產業先

幾根長長的塑料藤條不斷在指尖跳躍,一把精美的藤椅慢慢成形——這是鄄城縣箕山鎮箕山村扶貧車間裡的場景。

今年46歲的孫想格,之前是箕山村的貧困戶,因自幼殘疾,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家照看孩子,養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了丈夫一人身上。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孫想格被介紹到村裡的扶貧車間工作,“有了這份工資,家裡的日子好過多了。”孫想格高興地說。2018年年底,她通過自己的雙手徹底擺脫了貧困。

近年來,鄄城依託企業外協加工點,利用村小學舊址、原村級活動場所和閒置民宅等,在村裡設置就業扶貧點,首創在家門口興建“扶貧車間”的模式,使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脫貧。目前,扶貧車間已在鄄城遍地開花。

扶貧車間作為地方產業扶貧的探索,為幫助剩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穩定脫貧提供了新思路。截至目前,菏澤市已建成運營的扶貧車間3606個,累計安置和帶動30.5萬名群眾家門口就業,9.7萬名群眾穩定脫貧。當前,全市正推動扶貧車間轉型升級,努力把扶貧車間轉化成“發展車間”“致富車間”。

脫貧攻堅中,菏澤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選優建好扶貧項目,盤活用好扶貧資產,不斷增強扶貧產業發展後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條,深入開展消費扶貧,積極拓展營銷渠道,解決好扶貧產品賣難問題。

曹縣大集鎮是中國首批“淘寶鎮”、山東省唯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全國最大的表演服加工銷售基地——大集鎮淘寶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趕製服裝,有序而繁忙。近年來,該鎮立足表演服飾產業,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拉動網絡創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探索出了以電商帶動脫貧的“大集模式”。

電商扶貧是菏澤產業扶貧工作的一大亮點。目前,全市共有307個淘寶村,佔全省的68.2%、全國的7.1%,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47個淘寶鎮,佔全省的54%、全國的4.2%,居全國地級市第2位。

在產業扶貧項目方面,2016年以來,菏澤市投入資金26.04億元,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473個,已形成經營性扶貧資產26.85億元,累計收益2.63億元,其中分配貧困戶1.94億元,惠及貧困人口6.62萬戶,年戶均增收0.29萬元。

黨建引領:“頭雁”領航“雁”齊飛

“村民富不富,先看黨支部;‘頭雁’來領航,支部自然強。”摘掉“貧困村”帽子之後,菏澤市牡丹區小留鎮宋莊村村民,最感激的人就是村黨支部書記馬冠軍。

宋莊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此前村裡只有一條狹窄的出村馬路,成為制約村莊發展的主要因素。201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33歲的馬冠軍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走馬上任不久,他就破解了村裡的第一道難題——把年久失修的村路修成了水泥路。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馬冠軍組織村民成立了葡萄種植合作社,發展葡萄種植30餘畝,葡萄棚裡套種蔬菜、西瓜,年畝淨收益6000元,又引進了投資80多萬元的傢俱廠一處,有效帶動勞動力就業30餘人,實現村貧困人口整體全部脫貧。村裡葡萄種植戶馬文華說:“現在,大貨車可以進村了,村裡的農產品也可以出村了,我致富的信心很足。”

宋莊村的脫胎換骨,是菏澤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凝聚力、戰鬥力提升的縮影。近年來,菏澤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一直把建設過硬農村黨支部,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著力點和突破點。他們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推動村黨支部書記隊伍整體優化提升,積極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中發現優秀人才,以“頭雁效應”帶動脫貧致富。

為強化黨建引領,菏澤還加強駐村幫扶力量,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匯聚磅礴力量。目前,省、市、縣三級第一書記派駐共涉及155個鄉鎮,1724個村,共派出第一書記1724人(其中省派163人、市派366人、縣派1195人)。在此基礎上,菏澤制定下發《關於做好貧困戶幫扶責任人選派工作的通知》,確保所有貧困戶都有幫扶幹部結對幫扶。全市共派出幫扶責任人71095人,與320244戶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進行了對接。今年,菏澤市委組織部又將市選派的第四輪第一書記、“萬名幹部下基層”服務隊隊員、“四進”攻堅行動組成員共計909名,作為市級層面幫扶責任人,每人結對幫扶3戶貧困戶,確保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決戰決勝,計在於春。當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倒計時的鐘聲敲得愈加急迫,疫情無法阻擋菏澤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腳步,同樣阻擋不住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熱情。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19日 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