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里人物多數都有字,而《水滸傳》卻大多無字?

用戶95494219469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弄清字的含意。

首先,古人的字,是一個人身份的補充和延伸,一般和姓名有一定的呼應關係,說它與名字相得益彰錦上添花也無不可、

其次,古人的表字,大都是上層人士,文人雅士才有的稱呼,下層人士和平民百姓一般是沒有的。

再有,古人的名字,大都是在長輩稱呼晚輩,上級稱呼下級時才使用的。而表字,則大都是平輩相互之間的尊稱,代表一種親切和尊重之意。當然也有上級對下級表示關切時稱呼字的現象。

最後,表字是漢民族過去的一種習俗,延續了幾千年。比如毛主席,字潤之。朱德,字玉階。這種習俗直至新中國建立後,才逐漸有所改變。如今的人已經基本沒有這個習俗了。

一、人物身份和生活軌跡的區別。

《三國演義》由於演繹的大都是王公貴族,是諸侯爭霸統領千軍萬馬的猛將,是為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可以說三國基本描寫的都是那個時代天下最頂端的一群人物。因此他們除掉正式名字之外,也有表字之稱。例如:

魏:曹操,字孟德。司馬懿,字仲達。

蜀: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諸葛亮,字孔明。

吳:孫權,字仲謀。魯肅,字子敬。周瑜,字公瑾。

同樣是四大古典名著,為什麼《水滸傳》裡的古人卻大都只有名而沒有字呢?

其實,《水滸傳》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有字。宋江就有字,是字公明,所以叫宋公明。吳用,字學究,號加亮。老學究這個舊時文化人的稱呼,大概就是從吳用這裡發起的。

只是,《水滸傳》中有些人,按理說也達到了有字的階層。比如高俅,蔡京等朝庭重臣。比如盧俊義,柴進等豪門鉅富。比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等朝庭降將。他們的身份也不低,之所以沒有字,皆因為《水滸傳》重在描寫的是官逼民反,農民起義,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打家劫舍,佔山為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等下層人的生存狀態。這就沒必要非要再弄個文趨趨的表字了。

相反,108條好漢每個人都有代表自己身份的綽號,這些獨具特色,特點鮮明的綽號,已經完美準確地代表了他們的特點和特長,這就足夠了。

二、真實和虛構,各有側重的關係。

《三國演義》雖然也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但裡面的主要人物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其名字也是真實的。既然人物是歷史真實存在,其與身俱來的表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於作品之中了。

而《水滸傳》裡面的人物,卻大都是虛構的。在歷史典籍中,只有宋江等三十六人是真實存在。但《水滸傳》中有108人,可見虛構的比例是相當大,再把這些人填加表字也就沒有必要了。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裡的人物,前者有表字,後者大都沒有表字的原因所在。


文化一家人


姓,氏、名、字、號,都是人與人互相區別的標籤符號,但是從西周強調禮教治國開始,華夏民族的名字中又加入了身份和階級的含義。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既“女”“生”,意思是媽媽是誰。比如:黃帝姓“姬”——美女媽媽,炎帝姓“姜”——牧羊女。

“氏”氏父系社會的產物,意思是爸爸是誰,是指父親所處的行業,比如:黃帝也叫“軒轅氏”,黃帝祖上是製造車輛的;“氏”在西周大封建時代逐步跟“姓”合併,所以也稱為“姓氏”。

“名”既是“命”,古代要求是初生嬰兒在滿百日之前,由父親來起名,在未正式取名前,為了好稱呼,就還會有一個“乳名”,顯然,名字是父母長輩才可以叫的,所以古人認為直乎其名就等於罵人。而“乳名”是很私密的,如果可以稱呼“乳名”則是親密關係。尤其女孩子告訴你自己的乳名則更是說明人家心裡有你。

那麼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如何稱呼?“字”,“字”是男人獨有的,男生年滿20歲,要行“冠禮”,從那天開始要把頭髮梳起來、穿成人的衣服了,此時,就標誌著你已經走向社會,要自己承擔所有的社會責任了,那天,自己要結合自己的名字和志向給自己定一個“字”,比如:曹操,字孟德,意思是如“孔孟之德”的人;顯然,“字”的社會屬性非常強烈,所以彼此之間稱呼字是互相尊重。

“號”其實就是外號,對高人來說是尊重,比如,李時珍,雅號:瀕湖老人。對於社會地位低的人就是“綽號”,兄弟們彼此叫起來順嘴、親切。

另外,王莽篡權後規定,犯罪分子姓名要三個字,以示跟好人的區別,所以東漢一直到三國期間,中國人的姓名是兩個字的,但是安禮法,姓名至少是三個字的,因為“姓”後面的那個字是在家族中的“輩分”,是宗廟規定死的,第三個字才是“名”。

講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明白了:“姓氏名誰”跟禮法息息相關,自然是上流社會的講究,平民就很隨意了,民間有“起個賤名,好養活的說法”。


騏說


三國時代,承襲秦漢文化,講究較多,名是名,字是字,號是號,不同場合,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稱謂,不可亂叫,也不能亂叫。

水滸時代,社會已呈多元,拘束變少,規矩變簡,起名來的乾脆最好!所以,只有名而無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