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中學時期非常討厭孔子,大學越讀越覺得孔子值得尊敬?

ft2883407


因為孔子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頗為深遠,他的道理有很多在中國至今的社會中也是實用的,到了大學你就越來越接近現實社會了,你在中學時期討厭孔子也可以理解,就像小孩看不懂大人之間的那種客套一樣,覺得那些東西很假,甚至是很虛偽,但長大你就會漸漸的明白,那些大人之間禮節的存在是合理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就是儒家的說法,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同時也可以看做是儒家的一個標誌符號,現在見到的他的很多東西都是和這些禮節相似的,都是這個社會中能夠讓你為人處世更合理合規的道理,所以你上大學之後會感到尊敬,就說明你開始漸漸的明白事理了。



南柯故事谷


這個問題我簡單點回答,中學時期厭孔子是因為要背誦默寫《論語》,不會背要被孔子的傳人留下來,捱餓,挨批,甚至於挨罰,那時候,學生的我對孔老夫子恨得咬牙切齒。長大了,我從教,切身體驗,深知當年孔子為人師的不易,也深知教化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尊敬之情油然而升,就這麼簡單(哈哈)




坐觀風雲起


一般情況,在中學都比較叛逆,對於孔老夫子,會誤以為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老好人”,而讀到大學,通讀《論語》和孔子的言行,發現其實孔子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老實人”。

比如,以德報怨。我中學時一直以為是孔子的主張,用無比寬容的心態對待超級大壞人,我覺得這有點太聖人了,不是特別贊同。(間接原因)

直到在大學讀了《論語》,才知道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觀點就比較壞了。用善良回報惡行,那麼用什麼可以回報善行嘞?要以直接的方式對待惡行,用善良回報善行。

另一方面,在中學,孔子言行彙集的《論語》要求背誦並且是考試知識點,這恐怕也容易招來非議(直接原因)。

而在大學,讀《論語》和孔子可以學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並不必聽信方家權威的回答,內心相對舒服一點,所以對於孔子箴言,我們便容易越來越接受,並且肅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