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長安城……

艺术品鉴杂志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海报作品:李阳《玄奘西行图》 145×112cm 2013年


1375年前的今天,玄奘回到长安。

长安,万人空巷……

全文3700字,全文阅读约需8分钟


西 行 /Westbound


二十七岁那年,玄奘决定去西天取经。

彼时的玄奘已经是得道高僧,盛唐的洛阳和长安城中都传诵着他的名字,不断有高僧大德上门交流,各地学术讲座的邀请不断。

但他决定去西天取经。因为每一次的交流都让他困惑,每个人对佛、佛经都有自己的理解。谁才是正确的?佛应该度自己还是普度众人?佛是消弥苦难,还是让苦难来抵消罪恶?

他决定去天竺,佛的故乡,去那里寻找终极的答案。


佛学的渊源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兴盛起来了。南北朝时,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去印度看看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于是,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北周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西查村出土 现藏西安博物院


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得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感到很困惑。因为不懂,人们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产生了很多派别。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样的。

此时佛教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玄奘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历程,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偷渡客”陈玄奘

唐朝初年,隋朝开拓的丝路因为大隋朝的倒台已经封闭。新起的大唐帝国正跟强盛的突厥帝国较劲。刚登基的李世民不久前刚跟突厥的颉利可汗杀白马喝血酒撸串串。说好了,大家好好的,相不干扰。

回过头,李世民就开始使手腕,关闭了边关市集,不许任何人出塞。

这是公元627年。

刚刚松了口气的唐太宗收到一封陈情表,说是有一个叫做玄奘的僧人要西出凉州,去天竺国求取佛经。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唐朝时期疆域图

李世民这个人是不太信佛的,甚至相当排斥佛教。他认为,南朝衰落与佛教盛行有很大的关系,僧人不事生产,又占用大量土地,还需要搜刮大量钱财兴建寺庙组织佛事活动,对于江山社稷有害无益。他在朝堂上曾公开宣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

所以,李世民对于西天取经弘扬佛法之事并不感冒,他也不认为佛教真经能让他“江山永固”,不可能像《西游记》里记载的那样,专门给玄奘送行,与他结拜兄弟,女儿国国王更不会称唐僧为“御弟哥哥”。

所以,对于玄奘请求西天取经,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西天取经这种重大工程,要是没有政府支持,那还玩什么?别说让财政赞助一下差旅费,提供一下安保服务。连最起码的批文都没有了。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二十七岁的玄奘决定偷渡。没错,西天取经的玄奘其实是个偷渡客。此时是在佛纪1171年,也就是佛陀灭后一千一百多年。

对佛法的热爱、求知的执念催生出的惊人内驱力,是玄奘唯一的护身符。但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相信,玄奘能平安到达西天。甚至,就连数百年后的吴承恩也不相信,没有唐朝政府的帮助,玄奘能够抵达天竺取到传说中的真经。吴承恩跟“观音"说:得给玄奘配一匹马吧,不能是普通的马,于是小白龙降格成了白龙马——这或许是人类最早的5.0T附带涡轮增加版的座驾吧。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李阳 《大唐玄奘》局部


一个人的长征

天地垂青,玄奘奇迹般地没有消逝于半途,在历经千辛万苦、风霜雨雪之后,在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的第二年,玄奘驾驶着他的顶配版座驾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印度,来到了全印度最牛叉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并在那里留学五年。五年后玄奘继续游学印度,翻译经文,后于643年才带着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贞观十七年)回国。

玄奘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史上一次不可磨灭的壮举。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2月25日, 玄奘抵达长安西郊漕上。行程5万里,历时18年后,他终于回到了故土。

尽管玄奘出国违反太宗的禁令。但帝国政府还为法师的译经活动提供了种种方便和大力支持。

同年,玄奘住进了弘福寺,开始了翻译、教育、讲学,著述的十九载生涯。但在这十九年中,玄奘迁居了好几次,先在弘福寺,又迁慈恩寺,继而西明寺,最后在玉华寺。

作为在印度被尊为“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得道高僧,玄奘译出的当然都是真经。他和弟子窥基共同创立的法相宗唯识论,在他看来当然也是真理。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剧照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月照上人《玄奘译经》137×68cm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唐玄奘取回来的佛经称为《大般若经》,总序言就是我们看到的《心经》。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奉唐太宗敕令口述的西行见闻,记载了玄奘游历印度、西域的经过,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情况,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做了详尽的记载,还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佛教理论及学术价值。

玄奘西行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却在不声不响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航道。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帮助唐帝国在西域建立了势力范围,使得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佛教文化中心,在广泛信仰佛教的中亚地区建立了对唐帝国的文化认同,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跨区域超级大国。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你被《西游记》误导了多少年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一、唐僧还是玄奘?

玄奘俗姓陈,名祎,亦称“唐僧”、“三藏法师”、“唐三藏”。一般认为,他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出生在洛州缑氏县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一个官宦之家,排行第四,父亲陈慧曾出任陈留及江陵县令。玄奘5岁左右时母亲去世,10岁左右时父亲去世。11岁时跟随在洛阳净土寺中出家的二哥,学习佛家经典,直到13岁那年,正式在这里出家,取法名玄奘。


二、玄奘真的弱不禁风吗?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不仅气宇轩昂,长得一表人才,还举止高雅,口才极佳,声音富有磁性,令人百听不厌,就、体、表、行、言等方面而言,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属才貌双全,体形高大的美男子、大帅哥了。

至于玄奘的体质状况,典籍中无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断,若没健壮的体魄,他是经不住漫漫西行路上的长途跋涉,更应对不了那些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亦根本实现不了自己西行求法,取来真经的伟大庄严心愿。因而,玄奘的健康状况更不容质疑。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三、“御弟”还是“偷渡客”?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尤其唐朝贞观年间,朝廷严禁国民出境。公元627年8月,玄奘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侣,共同三番五次向朝廷提出申请出境,欲西行求法,均遭到了拒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长安周围霜降秋害,庄稼歉收,眼看次年首都發生饥荒,朝廷才让聚集首都的众多人口四散各地就食,允许百姓自寻出路,自由行走。于是,玄奘趁机混入成群结队离开长安四处就食的队伍之中,踏上了他的西行求法之路。


四、真的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当然,玄奘的西行途中,并非由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陪同了。他虽没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多处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玄奘一路西行得到很多人帮助,但不是徒弟,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徒弟的话,胡人石磐陀勉强算一个,只有他是主动请玄奘为他受戒的。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玄奘西行路线图


五、玄奘去过“西天”吗?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求法学习的区域主要在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即今日的印度。

玄奘于公元628年秋到了北印度境内。公元631年(贞观五年)10月,玄奘到了梦寐以求向往已久的印度那烂陀寺。这个那烂陀寺并不是你在《倩女幽魂》里看到的宁采臣和聂小倩缠绵的地方,而是当时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大长老戒贤法师学问高深,受众人推崇。玄奘拜于当时已106岁高龄戒贤法师门下,学习佛法。他在这里学习了5年,除认真听讲以外,又贪婪地读完了寺里所藏的各种经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六、灵山是个传说?

《西游记》中所指的西天灵山圣地,令众多佛家弟子心往神驰。其实,灵山不仅是一个传说,确实还真有其山,是王舍城东北十四五里的一座山,高耸入云,叫“鹫山”,也叫“灵鹫山”,离那烂陀寺不远。玄奘在那烂陀寺期间多次参拜过灵山。


七、为何修建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玄奘奏请于慈恩寺端门前造石塔,以安置从西域带回来的佛经、舍利和佛像。唐高宗准许,命人修建。此塔后来被毁,武则天长安年间,募捐重修,形成十层三十丈的规模,取名“大雁塔”。后屡经兵燹,数毁数修,现存的大雁塔为七层,高六十四米,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西安大雁塔玄奘像


八、玄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学者冯保善曾这样概括:充实饱满的一生,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求深求透的治学精神,严肃认真、不弃寸阴的工作态度,对于事业的无限责任感,还有他对祖国的拳拳挚爱以及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赤子情怀。


九、玄奘墓在哪里?

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农历二月初五,玄奘因病圆寂于玉华寺(西安以北100多千米,今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玉华村),享年64岁。

四月十四日,按照玄奘临终前的心愿,将他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迁葬至樊川北原(今西安附近),并在当地营造塔宇寺庙。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又下令在两京,也就是在长安和洛阳各建造一座佛光寺,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法师”。

玄奘的墓地毁于黄巢起义,顶骨迁至钟南山紫光阁,公元988年被僧人带回南京天禧寺供奉。1942年11月被发现,后被南京玄奘寺、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寺、日本琦玉县慈恩寺、奈良三藏院等9处寺院分藏供奉。

历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长安城……

海报作品:《玄奘三藏像》 日本 镰仓时代 14世纪 绢本着色 135.1×59.9 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