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只講正面不談負面講不好中國故事?

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衝突在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之後,並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反而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在西方抗疫成效遠不如中國又甩鍋中國的大背景之下,國內輿論火力全開,對西方制度的弊病口誅筆伐,將中國製度的優越性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但是新冠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事件,其特徵是放大了中國製度的優勢和西方制度的劣勢,如果僅比較疫情防控,中國優於西方是田忌賽馬,並不代表中國製度全面優於西方。

在比較制度時你指責我不好,我就說你做的更差,這是比爛不是選優。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如果我確實做的不好,就在積極改進的同時指出你的問題,比誰能做到與時俱進、比誰能真的做到以民為本。

東西方意識形態對抗中國處於下風,並不會因為疫情防控的出色而一舉獲得優勢,在輿論戰層面與西方陷入比爛和甩鍋的混戰,反而會削弱抗疫中很不容易建立起的正面形象。

是人就會犯錯,有錯誤有缺陷一點都不可怕,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跑到黑才可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制度層面具備強大的糾錯能力才是真正的好制度。

為什麼說只講正面不談負面講不好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的精神

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如果熟讀鄧小平理論你會發現,其最大特點是沒有具體的理論,也沒有確定的藍圖!

沒有理論的背後體現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國的改革開放既走出了蘇聯計劃經濟的桎梏,又繞過了西方市場經濟的陷阱。

對比一下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和中國的漸進改革就一目瞭然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請西方專家精心設計了經濟改革的藍圖,全面廢除計劃經濟,堅定執行市場經濟,改革方案完美而激進,因此被稱為"休克療法"。

結果怎麼樣呢?曾經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變成了今天的經濟實力不如中國廣東的俄羅斯。而曾經GDP總量僅僅一倍於臺灣地區的中國大陸,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實力就能與美國分庭抗禮,而且在十年之內必然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可見計劃經濟是教條,市場經濟還是教條,符合實際靈活應變的才不是教條。什麼才符合實際呢?沒有人知道,所以要通過試錯來探索、通過實踐來檢驗。

拋棄了計劃經濟,不執行"休克療法",相當於打破了一切桎梏和教條。勤勞、善良、聰明的中國人民,不再怕犯錯誤,而是怕不做事。

知錯必改極大的降低了試錯成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是誕生在象牙塔中,而是在中國人民的實踐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難怪西方讀不懂中國,中國打破了西方奉為經典的政治學和經濟學理論,按照西方理論推算,中國崩潰了八次十次都不止。

事實卻是中國不僅迅速崛起,而且西方週期性爆發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在中國一次都沒有發生。這讓所有唱衰中國的人節操碎了一地。

其實中國成功的秘訣並不是不犯錯或少犯錯,而是不怕犯錯、知錯就改!可惜很多人沒有理解中國經驗的精髓。

為什麼說只講正面不談負面講不好中國故事?

疫情防控的成功

進入2020年,中國面臨了改開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危機,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有人甚至斷言中國改開四十年的成果將毀於一旦。

疫情爆發之初,中國的應對實事求是的講是犯了很大的錯誤。但是面對未知的病毒、未知的傳染力、未知的重症率、未知的死亡率,請問誰能不犯錯?

知錯就改再一次體現了中國能力的強大,12月底確定了病情來自未知病毒、1月初出現社區傳播的跡象、1月20日基本確定病毒傳染力強重症率大大高於流感後馬上調整防控策略,三天後武漢封城全國上下進入戰"疫"狀態。

面對未知病毒中國的糾錯行動既迅速又果斷,然而港臺及境外的反華人士完全視而不見,向中國政府潑了無數的髒水。

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爆發狠狠的打了這些人的臉,西方發達國家有著比中國好得多的醫療基礎設施,面對的是中國人以生命為代價探明的已知病毒,取得的是遠不如中國的抗疫成績。

今天面對西方的指責,中國完全可以坦然應對。針對前期的防控不力,我們迅速調整了,負有責任的地方官員,也全部撤換了。

至於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劃分、中國疾控中心的責權利等"體制"問題,也在評估和改革中,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製度的彈性,即制度本身不重要,與時俱進服務好人民最重要。

再看美國,疫情防控最差的紐約州,州長科莫居然人氣飆升成為網紅政治明星,甚至是民主黨競選2024年總統大位的不二人選。

科莫的成功是建立在成功甩鍋特朗普的基礎上的。請問人民的好州長科莫先生,紐約州自治權力很大,疫情氾濫除了聯邦政府的責任之外州政府犯了哪些錯誤,這些錯誤得到糾正了嗎?

美國疫情如此嚴峻的時刻,是應該追究總統的責任呢,還是應該同心協力防控病毒呢?同為經濟和人口大州的加州為什麼防控比紐約州強十倍不止呢?……

相信如果看到這些問題,科莫先生一定不屑一顧,回答問題、反思錯誤、防控疫情哪有上直播當網紅積累人氣重要呢?

可悲的是旁觀者都能看清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黨爭問題和地方自治弊病時,完全看不到美國在制度層面有修正的可能。

面對西方的指責,中國完全可以大方的說,我錯過、我修正、我成功,你呢?

為什麼說只講正面不談負面講不好中國故事?

傳統文化的智慧

在治國理念層面,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雖然承認現行的民主共和制不完美,是"最不壞"的制度,但是在實操層面完全沒有動力改革現有制度。

中國則完全不同,中國不僅承認現行制度不完美有缺陷,而且既有動力又有魄力打破既得利益結構,改革政治體制。因此中國人說改革永遠在路上。

東西方的這種差異,在文明的起點就體現了出來。西方文明的源頭在希臘和希伯來,希臘是追求唯一真理的哲學,希伯來是信仰唯一上帝的宗教。

在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層面,西方文明也在追求唯一的答案。當自由主義戰勝了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之後,西方認為已經找到了唯一的答案,這就是西方現行的民主共和制度。

既然是唯一的,是最不壞的,那就不能改也不能變,學者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福山認為在政治制度層面,民主共和是完美的,終結了人類不斷探索完美製度的歷史。

在治國理念上,中華文明體現出了超越西方的智慧。《道德經》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說得清道得明就不是恆常的道了。

唯一的真理根本就不存在,人類社會應該追求的是最適合的方法而不是最完美的制度。兵無常形、水無常態、治國無常道是《道德經》的本意。

人世間宇宙中萬事萬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在千變萬化之中哪來的恆常之道呢。老子的理念按照現代的話講就是建立和諧社會是"道",一人一票的民主是"術",人民代表和政治協商也是"術"。"術"是不完美的,將"術"誤認為"道"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

老子哲學既不因循、也不守舊、更不復古,而是揭示了人類社會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沒有永遠不變的好制度,在永遠變化的社會中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治國之道。

為什麼說只講正面不談負面講不好中國故事?

面對質疑的坦然

承認制度的不完美,積極的改進與完善社會治理的方針政策,這使中國有底氣面對錯綜複雜的內部和外部挑戰。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誕生於先秦,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繞不過去的問題是在相同的基石上,為什麼開明的漢和開放的唐會成長為專制的明和獨裁的清?

這個問題回答不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就會大打折扣。中華文明經歷過的痛苦、彷徨和懷疑不應該回避,而應該正視。

正視苦難與輝煌,才能真正認識傳統文化的閃光之點和不足之處,中華文化的世界性和普世性才會有說服力。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今天面向世界講中國故事。改開四十年的成就無與倫比,但過程絕非一帆風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同樣重要,只講成功不講失敗會大大降低可信度。

更重要的是,改開精神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怕出錯、堅決試錯、不斷改錯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中國不可能創造四十年經濟奇蹟。不講失敗、迴避錯誤就不能把改開精神講清楚、講透徹。

或許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受到最嚴格內部質疑的國家,港臺和內地公知對中國政府的言行十分挑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

在以人民利益為本的前提下做到知錯就改,是對質疑者最好的回應。當我們面對西方發起的意識形態衝突時,坦然回應"我知錯能改,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