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公子,收藏第一人,故宮博物院頂級書畫他捐了一半

公子一詞最早出現於秦代。先秦時,把所有諸侯王的兒子統稱為公子。而真正擔得起“大公子”這一稱呼的,可謂鳳毛麟角。比如戰國時代;門下食客三千的齊國孟嘗君田文,慧眼識英雄的趙國平原君趙勝,文武全才的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仗義疏財的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名望與才幹,被人們稱為戰國四公子。

到了近代中國,民國時期也出現過四大公子,他們就是張伯駒·袁克文·溥侗·張學良。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民國四大公子之首的張伯駒做過的輝煌壯舉。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河南項城人。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張伯駒家世顯赫,其父張鎮芳初系直隸總督,後轉任河南總督。其表叔是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張伯駒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美譽。

張伯駒在文化領域聲名蜚然,尤其在收藏·鑑賞方面,成就卓著。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將其畢生所藏文物精華,大部分捐與故宮博物院,兌現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終身所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初衷。張伯駒先生所捐書畫藝術品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現列舉幾件絕世珍品;西晉·陸機《平復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無一不是曠世之寶

。當時國家要給張伯駒頒發20萬元獎金,被張伯駒拒絕,他對時任文化部長的沈雁冰(茅盾)說:"我一生經歷的,看過的很多,這一切都是過眼煙雲。“後沈雁冰親筆題詞,為捐獻國寶的張伯駒頒發一份褒獎令,以示對先生的敬意。遊

1961年張伯駒調任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當時吉林省博物館底子薄弱,藏品根本無法與其他單位相比。於是,張伯駒再次慷慨解囊,無償捐獻幾十件自己的珍藏。 包括元· 仇遠《自書詩》卷,宋·趙伯嘯《白雲仙喬圖》卷,楊婕妤《百花圖》,元·趙子昂《篆書千字文》,明·薛素素《墨蘭圖》軸,明代董其昌的字對,唐人楷書冊等等

至1963 年張伯駒已累計捐出價值十幾億的文物字畫,為豐富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國家重點單位展藏品規模,居功至偉。

像張伯駒先生這樣具有高尚愛國主義情操的"公子”,值得我們永遠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