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和《兄弟连》哪个好看?

用户110681004778


《太平洋战争》VS《兄弟连》 战争神作对比解读

汤姆·汉克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两个热衷于战争题材的好莱坞巨匠10年后再次并肩作战。这一次战场不是诺曼底,而是转战太平洋--讲述一场真正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

同样是讲“二战”,讲战争中的普通军人,《太平洋战争》和《兄弟连》相似却不相关。也许《兄弟连》的地位已无法逾越,但《太平洋战争》将带来的是另一种震撼,可以说它是与时俱进的新鲜,也可以说他是十年久违的感叹。

下面将从两部同样题材的迷你剧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投资,角色演员几个方面解析《太平洋战争》的看点。

《兄弟连》海报

欧洲战争VS.太平洋战场:复制不同历史造就不同故事

我们都熟知这个小故事:《拯救大兵瑞恩》片场上来了一位退伍的二战军人,颤颤巍巍的递给了汤姆·汉克斯一本书,汉克斯随后交给斯皮尔伯格,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拍一部电视剧,而这本书就是Stephen Ambrose的同名小说《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的历史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10小时时长的剧集主要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和巴斯托涅之役。故事讲述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101空降师E连(Easy Company)军人从乔治亚州的基本训练到参加著名战役巴斯托涅之役,一直到最终德国投降,二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应该算是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一个未完成的梦想,10个小时的《兄弟连》并不过瘾,他们还想要一个更震撼的10小时。《太平洋战争》改编自太平洋战争时期海军下士Eugene Sledge的回忆录《Marines:With the Old Breed》和枪炮军士Robert Leckie的回忆录《Helmet for My Pillow》。

10集的故事主要讲述美国海军1师誓死保卫祖国,在珍珠港遇袭后抗战日本的故事,其中主要包括的战役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Stephen Ambrose的儿子Hugh Ambrose将作为这部剧集的高级顾问,将剧集剧本改编为小说发行。




荷下青蛙


《太平洋战争》的制播班底与《兄弟连》几乎一样:有线台 HBO 播映,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和汤姆·汉克斯的玩石公司联合制作。而其路线风格也无法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线、剧集开始时的老兵自述甚至片头字体都非常相似。因为给《兄弟连》的配乐迈克尔·卡门已经作古,斯皮尔伯格请来了老朋友汉斯·季默,他打造的片头曲气象宏大悲壮,极具感染力。事实上,《太平洋战争》的片头制作差不多可以说是超越了《兄弟连》的:那种炭条挥洒的风格既点出了描绘历史的纪实风格,其粉末飞溅的慢镜又好似战场上纷飞的子弹石块,一幅幅素描将人物定格,仿佛抓住了历史的瞬间……再加上每集开始时的纪录片片段,《太平洋战争》从片头已经透露出了"还原历史"这个目标。那么,本剧真的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了么?几集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包括美国观众)都抱怨剧集的战争场面太少,不够紧张刺激;情节发展也不像《兄弟连》那样紧凑清晰。看来,一番比较总是不能避免的了。

首先,从长度来看,虽然同为十集(最初本剧的编剧撰写了 13 集剧本,因为预算等原因还是砍到了十集),但《兄弟连》为 70 分钟一集,《太平洋战争》每集只有 50 分钟。BOB 总长度 594 分钟,比《太平洋战争》的 530 分钟多 60 分钟,也就是说,《兄弟连》每集都像一部电影,十部电影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而本剧则更像把一部大电影拆成了十个部分,单独看有些集确实不够丰满,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战斗场面远没有想象中的多,也没有想象中的宏大场景--著名的"东京特快"(日军舰队炮轰瓜岛)仅仅给了一个小画面,铁底湾基本没有涉及。一场轰轰烈烈的瓜岛之战居然仅仅用了一场战斗就打发了过去,重大的硫磺岛战役只给了半集的内容。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多半都会看得糊里糊涂。毕竟欧洲战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此感觉到 BOB(《兄弟连》)整个线索非常清晰。前几集《太平洋战争》,可能会让人觉得仗打得乱七八糟,大半时间都是大兵在跟环境做斗争,然后美军莫名其妙就胜利了。当然,客观上也是因为海军陆战队并非太平洋战场的主角。虽然他们夺岛有功,但实际这场战争最大的功臣还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而且整个太平洋战场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波谲云诡,即便有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总体上仍然是老老实实地一点一点啃下来。

我个人认为,打造了 BOB 的老斯和汉克斯等人在本剧中想有所改变,他们都不希望把《太平洋战争》仅仅变成 BOB 的复制品--太平洋战争本来就很零碎,从素材和 BOB 就很不同。如果说《兄弟连》是叙事性的剧集,那么《太平洋战争》则是写意性的,描绘的是一幅战争与士兵的剪影。如果说《兄弟连》侧重的是展现历史风云,那么《太平洋战争》则把重心放在了士兵心理的层面上。所以看上去,这个剧颇有些向《细细的红线》靠拢的文艺片味道--有人说第四集简直就是战场版的《飞越疯人院》,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个角度贯穿全集,这和 BOB 就很不一样,虽然 BOB 中也有一集是完全在说集中营的。此外,《兄弟连》以一个连队为情节核心,故事很集中很完整,围绕温特斯来组织结构,偶尔有穿插也都线索清楚,全剧则始终着重于战争中的兄弟情谊;《太平洋战争》则是在不同连队的三个人物中跳跃,视角不统一,有点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味道。更比 BOB 多了些感情戏和家庭戏的成分。这种种的不同从拍摄手法上也能感觉出来:《兄弟连》更接近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多用手提拍摄,用 DV 风格的晃动镜头来表现真实感和临场感;《太平洋战争》则回归到定镜拍摄的传统风格上来。从前几集看,《太平洋战争》带来的感受显然不如 BOB 强烈、过瘾,总体水平上与这种神作有些差距,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本剧水准不高。后面描写佩里琉岛战役的几集将有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始终是在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中进行,其对人的精神影响比欧洲战场要可怕得多,剧集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如果把它看作是电视剧版的《细细的红线》,我觉得还是很出色值得品味的。《太平洋战争》这部 HBO 年度大剧落下了帷幕。总体看来,它确实比不上曾让我们心潮澎湃的《兄弟连》,然而当剧集结尾时,一张张演员与原型人物的照片依次出现,我们看到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他们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当了普通工人,有的在丈夫死后终身未嫁,有的永远留下了战争的阴影,会经常在夜晚惊醒、哭泣……"谁有过他这样的经历?随他去吧。"这是《太平洋战争》结尾,尤金的父亲对他母亲说的话,也是全剧最后一句台词。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尤金就一直坐在树下,神情落寞、茫然,若有所思。这让我想起了《兄弟连》的结尾,剧集的最后一段台词是这样的"战争结束了,不管点数,勋章或是伤痕,每个 101 空降师兄弟都要回家了。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共同经历而永远相系。每个人也必须尽力重新加入世界。"那些真实的原型人物则在剧集最后说:"有天我孙子问我一个问题,他问我:'爷爷,你是大战中的英雄吗?'我回答:不是,可是我与英雄们一起服役过。"一个是无限怅然,一个是满怀希望;一个是极力想忘却,一个是自豪地告之子孙。所以说,《太平洋战争》并不是《兄弟连》的姊妹篇,它恰恰是一个另类版的战争剧,虽然不够十分精彩,欠缺也很多,但仍然值得我们记住、回味--我每过一阵就会有种把《兄弟连》再看一遍的冲动和激情,然而《太平洋战争》正像它描写的这场溽闷、残酷、疯狂的战争,纵然也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间,却再也不想重温此剧,不想再次进入这个混乱的世界。

《兄弟连》类似于十部电影组成的系列故事,而《太平洋战争》则更像是十个部分组成的一整部大电影。因此前者每集的水准都很平均,没有很大的起伏。任何一集拿出来都是全须全尾,结构清晰,可以独立成章。

《太平洋战争》的十集水准显得参差不齐,前三四集展开得不够清晰,上来没头没脑就是瓜达尔塔纳尔之战,而且几位主角的出场蜻蜓点水,让人难有印象。到五六七三集写到佩里琉岛,剧集的关系才开始捋顺,三位主人公慢慢成形,主要配角也让人能够记住了。我个人认为第八集和第十集是全剧最出色的两集,前者几乎就是约翰·巴斯隆的一个小传记片,文武戏搭配得当,其间穿插的爱情故事精彩、紧凑、感人,海滩一段戏是剧集中少有的舒展、轻松、甜蜜片段,无端让我联想到了《乱世忠魂》里著名的海滩之吻--后者突出的是性感,本剧中深情款款而不香艳。这两集都基本达到了《兄弟连》的平均水准,很值得回味。尤其第十集中回家一段,与《兄弟连》的结尾颇有不同,余韵更加绵长:Merriell Shelton 拿起背包准备下火车,他最后看了一眼熟睡着的尤金·斯莱治,默默离开。这个场景蕴含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巨大诗意,不知怎么让我无限感慨。

顺便说一句,我认为这个剧翻译成《风雨太平洋》比较好,《太平洋战争》显得很死板,况且剧集其实并未全方位地展现太平洋战场的状况,仅仅写了海军陆战队攻占岛屿那点事儿,对欧内斯特·金或者南云忠一都付之阙如,也不见杜立德的身影。当然《血战太平洋》这样的译法也不错。

在主题的表达上,《太平洋战争》和《兄弟连》也相当不同。《兄弟连》以展现战争中的兄弟情谊为主线,虽然也涉及反战、反思战争中的人性等内容,但更多的是击败纳粹,捍卫正义与人性的信念,整个剧的基调是明朗向上的。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对抗德军,但两者都是基督教文化圈中的国家,其文化同源,发展程度接近,因此整个战争总体上仍然是在很多文明的共识下进行的(例如遵守日内瓦公约中的战俘条例,区分开军人与平民等等)。最震撼的场景也不过是集中营一集--这是因为希特勒早就不把犹太人当人看了。《兄弟连》里还特别对杀害德国战俘的行为进行了描写,其谴责的意义也算很明显了。

这一切在太平洋战争中则完全不同。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曾说过:"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电影《虎!虎!虎!》里对日本人如何无视国际法,毫无信义地玩弄阴谋有非常明确的表现。所以战争的残酷性、无意义性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得格外强烈和深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自杀式攻击、利用平民袭击美军、顽抗到底绝不投降等等做法是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培养出来的战士很难理解的。如果说一战中,欧洲骑士精神尚有一息存在的话,那么二战则打破了欧美世界对文明发展的所有幻想。所以本剧的编导甚至会专门拿出一集来描写战士精神崩溃的问题。美军的精华,也就是海军陆战队几乎都是志愿兵。在最后几集中,几位老兵对一个义务兵菜鸟大加讽刺挖苦。他们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原则和理想而战的。但战争的残酷以及日军的无理性、无人性让这些士兵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曾经那样理想化,那样青涩的尤金,都会在战争中掏出手枪,冷静甚至残忍地把日军撂倒。当他的长官对他说,作为迫击炮班的战士,你应该只负责观察,而不是主动端枪杀敌时,尤金第一次激动甚至疯狂地说:反正就是杀鬼子,怎么杀有什么区别么?必要的时候,我会用双手把他们扼死!在太平洋战场上,你无法在把日军视作是对等的对手,文明程度相当的人类。美军士兵要生存下来,只能把对方当成魔鬼和野兽。这也是《太平洋战争》过于阴暗、琐碎、神经质的根源,它不可能像《兄弟连》那样宏大和壮美,尤其是在原传记作者都那么久地陷入泥水、瘟疫和恐惧之后。

战争结束后,尤金有一种空虚疲惫的感觉。每个回家的士兵都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最后活了下来?为什么那些战友却不那么幸运?不知道《太平洋战争》全剧的这种沉郁气息与后 911 或者经济萧条的时代背景有无关系。只是我们虽然在解析剧集的主题深度,但有深度并不意味着剧集的水准就高超了。过于意境化、叙事散乱、人物塑造单薄都是本剧的死穴。说到底,这是一出优秀的历史战争剧,然而也仅此而已。看完《太平洋战争》,我仍然期待一部更能宏观展现太平洋战争中的风风雨雨的电影或电视剧!






老张影视杂谈


十年一剑,《太平洋战争》一定是应证了这个词。汤姆·汉克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两个热衷于战争题材的好莱坞巨匠10年后再次并肩作战。这一次战场不是诺曼底,而是转战太平洋--讲述一场真正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

同样是讲“二战”,讲战争中的普通军人,《太平洋战争》和《兄弟连》相似却不相关。也许《兄弟连》的地位已无法逾越,但《太平洋战争》将带来的是另一种震撼,可以说它是与时俱进的新鲜,也可以说他是十年久违的感叹。

下面将从两部同样题材的迷你剧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投资,角色演员几个方面解析《太平洋战争》的看点。

《太平洋战争》海报

《兄弟连》海报

欧洲战争VS.太平洋战场:复制不同历史造就不同故事

我们都熟知这个小故事:《拯救大兵瑞恩》片场上来了一位退伍的二战军人,颤颤巍巍的递给了汤姆·汉克斯一本书,汉克斯随后交给斯皮尔伯格,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拍一部电视剧,而这本书就是Stephen Ambrose的同名小说《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的历史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10小时时长的剧集主要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和巴斯托涅之役。故事讲述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101空降师E连(Easy Company)军人从乔治亚州的基本训练到参加著名战役巴斯托涅之役,一直到最终德国投降,二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应该算是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一个未完成的梦想,10个小时的《兄弟连》并不过瘾,他们还想要一个更震撼的10小时。《太平洋战争》改编自太平洋战争时期海军下士Eugene Sledge的回忆录《Marines:With the Old Breed》和枪炮军士Robert Leckie的回忆录《Helmet for My Pillow》。

10集的故事主要讲述美国海军1师誓死保卫祖国,在珍珠港遇袭后抗战日本的故事,其中主要包括的战役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Stephen Ambrose的儿子Hugh Ambrose将作为这部剧集的高级顾问,将剧集剧本改编为小说发行。

“真人”出演 二线演员演绎战争中真实英雄

Winter连长仍然记忆犹新

《太平洋战争》延续《兄弟连》,采用“真人”选角的方式拍摄。剧中人物不可避免有一些戏剧化的夸张,但是不论从长相、性格、腔调都和人物原型非常接近。

《兄弟连》每集开头采用一段退役老兵的采访,以纪录片的形式揭露本集的故事主要情节和主人公。剧集采用一集一个主要人物,再根据主要人物的叙述讲故事的拍摄方式进行。10集讲了8个人的故事,也就是这一连兄弟的故事。

饰演Robert Leckie的James Badge Dale

《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人物相对偏少,除了回忆录的两位作者下士Eugene Sledge,枪炮军士Robert Leckie以外,还添加了另一位太平洋战争中的传奇人物上等兵John Basilone。

Basilone 1940年加入美国海军,先后在古巴关塔那摩湾和所罗门岛服役,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正式加入了太平洋战争。在卡纳尔岛登陆一战中,Basilone所在的小队成功阻挡了3000名日军的前进,他也是小队15人中唯一幸存的两个人之一。在随后的硫磺岛战役中,Basilone光荣牺牲,被授予海军最高荣誉Navy Cross(海军十字勋章),之前他还被授予过荣誉勋章--这让Basilone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位获得两个荣誉的海军。

Jon Seda饰演的John Basilone

扮演《太平洋战争》的演员同样也并非好莱坞的一线演员--这仿佛已经成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的习惯,为了不让演员喧宾夺主,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兵们的生活,选取二线好演员是最好的做法(举个例子,看完《老友记》再回过头看《兄弟连》,就会觉得上尉Sobel是Ross的调调)。

饰演Robert Leckie的James Badge Dale给观众留下最深影响的就是《24小时》中的Chace警探了--这和他饰演一名美国海军并不矛盾。而另外两位演员就还要面生一些,Jon Seda和Joseph Mazzello都是以配角著名。

他们勇猛,但绝不渴望硝烟战火

《兄弟连》中的小兵最后成为了剧集中主角

战争题材的电影,《太平洋战争》和《兄弟连》叫好又叫座的最大的原因是把视角放得尽量低,从战士的角度近距离地感受战争,体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将军上尉都只是大配角而已。

《兄弟连》Easy Company中一开始被Sobel上尉找碴的几位“小兵”反而成为了剧集后来的主角。而《太平洋战争》中的三位主要人物也只是下士,上等兵和枪炮军士。

10个小时的“长电影”让导演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主旋律”思想。场面仍然宏大,战争仍然残忍,但两部剧集对军人人性的描述都更加凸显。美国人丝毫不在乎浪费笔墨在军人对战争的恐惧上--这是人之常情,他们勇猛不退缩但不代表他们渴望战争,他们毫不犹豫的保卫祖国,但是他们更希望能有远离硝烟战火的方式。《兄弟连》中的最后一集讲述德军投降,“你们有权利享受幸福平安的生活”的宣言揭露剧集的主旨,被棒球棍击向远方的棒球更代表人们对战争远离的渴望。

《太平洋战争》中的大兵眼神中总是有恐惧和绝望

虽然《太平洋战争》还未播放,但是几则预告片中已经能看出非常强烈的“人性”主旨。大兵恐惧的内心独白、父辈对儿子参军的绝望把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体现的淋漓尽致。剧中更有婚礼,送行等感人的爱情场面出现,看来《太平洋战争》中军人真情流露的一面不可避免。制作人斯皮尔伯格更是一语道破天机,“这是一部讲人类灵魂堕落的电影。”

两部剧集的故事必然因为历史背景而不同,不过峰回路转,仍然回到远离硝烟的主旨上,毕竟渴望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共识了。

10年上下 投资平分秋色

两位烧钱的大叔出席首映 心情舒畅

两部剧集都可谓是“电视界”的天价作品。2001年,拍摄《兄弟连》时,业界无一不为其高达1.25亿美金的高价而惊呼“太贵了!”,这也成为了所有电视台投资最大的一部作品。不过斯皮尔博客和汉克斯再次出山,也没“饶”了投资人,1.5亿美金最终拍下了10集《太平洋战争》,登上HBO投资最大作品的宝座。

《兄弟连》预计:1.1亿美金 实际:1.25亿美金 1250万美金一集

《太平洋战争》预计:1亿美金 实际:1.5亿美金

接近8亿人民币的巨大投资,最终作品的效果也是无可厚非的。1998年拍摄完成的《拯救大兵瑞恩》时长170分钟,投资9000万美金。要想拍一部时长10个小时同等质量的电视剧,1.5亿并不算多。

《兄弟连》主要讲述欧洲战场,8-10个月的拍摄工作均在英国Hertfordshire完成,为了让历史更加精确,剧集辗转了欧洲12个不同的小镇,4个国家。德国的戏份大部分在瑞士边境和奥地利拍摄完成。《太平洋战争》1.5亿美金投资中,1.34亿澳币都用在澳大利亚的实景拍摄中。

最后想套用一句《兄弟连》Lipton的台词,也是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 "For he who today shed his blood with me,shall be my brother."(共浴血者,即吾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