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3、外出旅遊前往西昌和攀枝花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

3、外出旅遊前往西昌和攀枝花

(內容提要:因為同車的驢友,有來自都江堰市龍池鎮都江村的,筆者與這地方曾經有過來往。年青時上這山上揀過柴,“5.12”地震前還上去過,故留下些文字說明。)

2019年10月16日,星期三,晴轉雨:

早晨6時筆者已經吃過早餐,帶上旅行包、裝茶的水壺。還有地圖冊,必不可少的手機(智能手機,有錄像、照相功能)、雨傘,裝零鈔、身份證的小腰包,一支能夠伸縮的柺杖等簡單行禮,從都江堰市城區的文廟山街家中出發。因這時候公交車還沒有啟動,6時30分我打出租車到中悅華瑞所在的,同屬都江堰市城區柏條河邊,嶺秀都江旁邊的街道。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3、外出旅遊前往西昌和攀枝花

半城江水半城山的都江堰市圖片

已經有幾群30多人在此候著,過一會兒旅行團的70多人都到齊。因為外出旅遊,所有參加的人都高興十分的樣子。今年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日子。電視中看到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北京和全國還有各種文藝活動,我們這行人都還帶有高興的樣子。

中悅華瑞都江堰市青橙酒店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給陸續到達的發放乘車號票,一張寫了數字的紙張而已。帶隊的杜總交待說這號是一次性的,上車後對號入座,這幾天的位置都不再變動。

過一會兒上了大巴車,我的座位在後面倒數第三排。先把自己的旅行包即隨身行禮,放置在座位頂的行禮架上,座位上坐好後再捆紮上保險帶。筆者有一部長篇小說《新編南行十一日記》中,記載自己2016年4月一次參加自駕遊的經歷。其中遭遇過一次汽車追尾!那一瞬間爆發的力量,絕對非個人身體能夠抗衡。如果不是拴好了保險帶,一定會從乘坐汽車的前擋風玻璃飛身出去。

另一位60多歲的老太婆座位在我的後面,她也自己拴好保險帶。車上的人也都是這樣,中悅華瑞的仍然提醒拴保險帶這事。這趟行程每次上車,也都要重複這些動作和內容。老太婆自我介紹是都江堰市龍池鎮都江村的。這人家裡有老伴、兒子、媳婦、孫女。她自述經常獨自出來,參加旅行團的旅遊,已經去過許多地方。

今天的天氣先晴後雨,我們大巴車出發的時候,陽光還照射了一會兒。我們車上滿車人都很是歡喜一片!因為高興都江村的老太婆,還拿出自己的手機給人看。筆者見到裡面,儲存有一些照片,其中之一是位青年女子。老婆說是自己的孫女,長得很漂亮,像演員范冰冰一樣……。這老婆還說孫女是她帶大的,自小時候起每天3頓飯,每頓都要3~4個菜,其中之一必須是肉菜。否則孫女就要,用筷子敲擊碗或桌子,說是搭不起口味。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3、外出旅遊前往西昌和攀枝花

本圖中雲霧遼繞的高山即為瑩華山

都江村地處岷江出山的右岸,位於都江堰魚嘴和紫坪鋪大壩之間,沙石資源相當豐富。現在建設發展快,沙石需求多,因此都江村的人許多都發財先富起來了。附近還有瑩華山等,一大片山地都屬於該村範圍。筆者青少年時候,曾經在這山上揀柴,2008年“5.12”特大地震前,還專門去這山上的瑩華廟訪問過。

說明:下面這段文字部分寫作於,2008年“5.12”特大地震之前。現在特大地震已經過去10多年,經過上海和全中國、全世界的支援,災後重建都江堰市一步跨越20年。地震裂口的山已長滿青草,垮塌壓倒的樹挺直了腰,地震毀壞的房屋恢復建造。“5•12”之後的都江堰市, 綠水青山錦繡,城市鄉村美貌。據瞭解瑩華山頭的瑩華廟,仍然還保留著。當地還將一條山區公路,修到瑩華廟旁邊。)

從都江堰市城區看,瑩華山在趙公山右邊,即最高主峰旁稍低一些的那片山地。原屬麻溪鄉,後屬紫坪鋪鎮,現在統一叫龍池鎮。都江堰市人過去有三大瑩華的概念:說是趙公山背後(左邊),從水磨溝上去為大瑩華;自汶川旋口鎮上去的山地為二瑩華,前面說的原麻溪鄉上去為三瑩華。在道家的學說中,統領這三大瑩華的為瑩華祖師。乃至郫縣平樂寺中,也供奉著瑩華祖師的神像。

三大瑩華皆有廟宇,從水磨溝而上的為大瑩華廟。可以從青城後山的白雲古寨,清晰地看到廟宇的屋簷。遊人循著一條山脊小道,能夠攀登上到廟裡去,聽當地人說要走1個小時的路程。二瑩華筆者未曾見到過廟宇,2017年山間公路通車;乘坐別人車上去,那是一片退耕還林的廣大森林。三瑩華廟“5.12”之前去敬過香。現時都江堰市人心目中,三瑩華才是正宗的瑩華祖師廟。

2007年和筆者相熟的,成都市道協姓張的會長,囑有空替她去瑩華廟看一看。說是經當地政府批准,有群眾已經在上面,自發恢復重建廟宇。看成都市道協能夠幫助點什麼?因此這年的金秋時節,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清晨。筆者邀約幾個夥伴,自帶些食品還帶上望遠鏡去了。

我們一行人從灰窯溝開始上山,這片山地上有許多林子。在天然氣和電汽化煮飯開通之前,這裡是供都江堰人燒柴的地方。時下60歲左右的不少人,都在這山上揀過柴。筆者也去揀過,印象中這山上的潺潺流水的小溪邊,除了林子就是玉米地,再就是不少茅草蓋屋頂的農戶。其中1968年的一次揀柴,還是山民燒火地時得的。因為印象很深,現在年歲大了還回想得起。

當時我曾經問過一個山民,他像是生產隊長模樣。我說把山頭上那麼大片的山林,砍伐燒掉真可惜?還不如把它們賣成柴再用錢買糧?但隊長說全生產隊的人要吃飯,山地燒過後能夠多收玉米。再說是糧食是買不到的,農貿市場上即使有糧食,如果要買全生產隊社員吃的肯定不行。

時間到1968年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筆者下鄉在幸福公社,同學許多下放現在為青城後山,當年叫泰安公社的山區。從他們那裡知道也看到,當年燒火地在山地區為普遍現象。也就是說當城裡人溫飽的時候,都江堰市前稱灌縣山地區有的地方,還停留在刀耕火種階段。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3、外出旅遊前往西昌和攀枝花

都江堰市景區的秋天;忽然一陣北風起,吹落銀杏遍地金。

改革開放前吃飯是中國的第一件大事!因為這時中國有近10億人口。對這件事1975年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講話時曾經談到。小平說舊中國半飢半飽,新中國能夠做到糧食夠吃,這是個了不起的進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中國人平均糧食由(原糧)400多斤,提高到800多斤。這才完全徹底解決吃飯問題。

(1949年中國人均壽命35歲,1978年達到67歲。改革開放40年後,2018年達到77歲。證明小平同志講的完全正確,本文在適當的章節,還要談到這一事項。)

……。

2007年秋天上瑩華山這次,沿著當年揀柴的山路,先穿過山腳下的幾處農家樂。(災後重建這些山地區的農家樂,連同住戶都遷移到平壩區,集中建成居民區、社區。)再向山頂前行我們都看到,小山溝中的溪水,比過去揀柴時候更多。之前農戶們的茅草、或杉樹皮蓋頂的房屋幾乎都沒有了。玉米地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許多,野生金菊花和滿山的綠樹。樹的品種有白楊、水冬瓜、水杉等速生林,還有楠木、柏樹、香樟等珍貴樹種。其中之一山坡上的大片林子,遮天蔽日足足有千畝以上。

聽說是外地某有識之士承包的?在這裡我們有幸見到這位,時年40多歲的外地承包人。我們有人向他建議,將林區進一步搞成旅遊景點?他說下一步見水脫鞋,如果說行能掙到錢就幹。這位承包人還告訴我們,這山上都已經退耕還林。國家向種林戶發放生活補助費,山民們衣食不愁,有的還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即使種地也只種些蔬菜,供自己和家人食用等等。現在公路修上山區後,搞旅遊已經面為現實了。

果然我們路過當年揀柴時燒火地的山頭,看到地裡只有蔬菜等,行間還種有銀杏樹。一大群山民正費力地,把一棵大銀杏樹挖起來。說是要抬下山去,賣給什麼單位搞綠化用,其價格還相當不菲!(不久國家林業部門禁止大樹進城,這種挖樹活動也停止了。)從我們站立處上下望遠這瑩華山,最醒目的還真是銀杏樹。許多山頭崖邊地裡,都有碩大的銀杏樹,它們也像是在張望我們這行登山人。

上行途中在一戶水泥瓦蓋頂,磚木結構的農舍旁,遇見一正在燒炭幹活的山民。他自稱已經50多歲,把自家林地和別人林地裡,一些剔除的雜樹燒製成木炭。冬天的時候再背下山,到都江堰市城裡去賣。他有一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在成都市區上完大學,就在那裡打工、就業、安家,已經有孫子了。女兒、女婿都叫他去成都同住?這人去成都住過幾次。因為不習慣還是自己住這山上好!

當他聽說筆者過去也在山上揀過柴時?這人豪邁地說現在不同了,這山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人。山上人下到山邊開農家樂的、城裡打工的、還有經商辦企業的,總之好些人在城裡都有家有房。鎮、村、組在山下規劃居民小區安置點。這山上的人多數下山,集中或分散居住。但是他們的祖業即山地、山林等,都仍然是他們自己的。和當年相比這山上人的生活,真有天壤之別的萬端感慨!(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