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鹤楼名满天下的人是谁,有什么故事?

天津博物馆


湖南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江西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而闻名。而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又是与哪位名士而名垂千古呢?我认为首推崔颢。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

至唐朝,已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李白等都游历过此地。崔颢登上黄鹤楼,被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题诗一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律诗从仙人驾鹤而去的典故起笔,由虚而实,由远而近,从神奇遐想的境界回到了江天烟水的现实之中。全诗以景寄怀,意境高远,感情丰沛。南宋的诗论家严羽说: “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使黄鹤楼出名的第二个人是李白。据说,李白游黄鹤楼,触情生情,诗如泉涌。刚要题诗但见崔颢题诗在前,不禁感慨: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然李白怎么可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决高下呢?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也很拉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开阔,色彩明快,情真意切,与崔颢诗都是千古绝唱。


半支莲6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让黄鹤楼最早出名的人当属崔颢的七言律诗《登黄鹤楼》,之所以能让黄鹤楼名满天下,不仅是诗好,这首诗还说出了黄鹤楼的来历、风景,并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所以会让人有所向往。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名字的来历

说到武汉,很多人会想到黄鹤楼。如今黄鹤楼虽已成为全国5A级旅游景点,并被冠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名号。

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经历了历代的毁坏、重建、变迁,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鹤楼,还远远不像历史上的那座,但作为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自古以来就存在着。

如今的黄鹤楼高耸入云,耸立于武昌长江大桥桥头蛇山之上。共5层,高51.4米的黄鹤楼。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是和一个神话故事有关,一个寓意美好的故事,大体是这样讲的:一位得道高人,在黄鹤楼停留(原址是一酒楼),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从此这家酒楼生意大好。十年后得道高人又来了,用笛声让墙上的仙鹤现身,并乘鹤飞走了,店家便建造了这座黄鹤楼,并命名。

有一天崔颢来到黄鹤楼之后,登楼远眺,在黄鹤楼写下一首七言律诗《登黄鹤楼》,头两句便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便写出了黄鹤楼由来的历史典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黄鹤楼周边的景色

鹦鹉洲原来在武汉市武昌城。传说,东汉末年,黄祖的长子黄射在宴会上即席挥笔写下了一首"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后弥衡被黄祖杀死,也葬在了大陆。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藏船鹦鹉之洲”在大江中漫步,留下许多诗篇,其中就有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除了这句还有孟浩然的“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

这首诗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黄鹤楼的风景及诗人自己的情感,所以好诗配好楼,自此黄鹤楼就出名了,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写过黄鹤楼。


十二十页


“楼以文名"。黄鹤楼所以名满天下,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这与崔颢的《黄鹤楼》诗关系很大。有人称,“唐人七律诗,当以此(《黄鹤楼》)为第一。”可见其诗的影响。

不过,单从这首诗来说,也有人认为,其用律有些句式的平仄不能入古(如颔联)。另外,用字也有重复和呼应不够之嫌。如首句若换成“昔人已乘白云去",即与第二句不相犯,也与颔联中分说黄鹤白云互相照应。当然,这些都是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