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被稱為b乎?

旒孟5A0G1160


知乎之所以會收到很肯定,主要是因為在知乎的初期並不是開放註冊,就算是開放註冊的最初一段時間,在知乎的人們,基本都是在認真探討問題、分享知識,而不是段子手抖機靈、編故事。

剛開始的時候,知乎有很多大牛,很多專業的、原創性的回覆,真正的解答了提問者的提問。後來有了抖機靈的、編故事,其實偶爾有些倒也無妨,再後來就成了,抖機靈、求贊、刷粉、講故事,一本正經的胡扯、段子。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剛編好的段子(故事)。知乎自己的介紹是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尋找答案、分享知識。

反觀知乎這麼多的故事和不切實際的牛B,現在被人叫B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點個[贊]唄[祈禱][祈禱][祈禱]


辣雞的劉瓜皮


看到下面的雲網友我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真正原因

真正知乎上熱搜被稱為b乎是因為:

知乎的程序猿開發出了知乎的另一種瀏覽模式,你可以理解為一種界面皮膚

而這種皮膚是仿照b站的瀏覽模式(即和b站很像)

於是有人打趣說知乎變成了b乎啦

其實知乎就是想讓用戶有不同的使用體驗而已,同時吸納一些喜歡b站卻又不看知乎的年輕人


熱度不減原因

曾經的知乎用戶階層比較高端,回答問題也使用論文級別的嚴謹程度,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知乎,知乎在不斷壯大,可是各種答案變得越來越濫竽充數,回覆也是那些抖機靈的點贊高。

同時該模式上線是在愚人節,不少人以為是開玩笑

綜上兩點引爆了網友對知乎的不滿,開啟了一連串的黑粉之路


歡迎看到這個回答的人有什麼心得感想互相交流。感謝你對我的原創回答的點贊關注轉發。[耶]


知苦信佛


看知乎的人會產生一種仰望者心理,回答者也會逐漸產生一種俯視者心理。

一些人,特別是比較年輕,世界觀尚未成型,在第一次接觸知乎的時候會對其中天花亂墜的回答佩服的五體投地,覺得自己是來到了另一個星球的文明世界,這是自我構建幻覺的開始。

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到這種地方求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喜歡刷知乎的人與其說是為了長見識,更多的則是為了下意識的心理附屬品,滿足融入精英群體的慾望。而回答者的言論往往是將觀看者引向一種與某一結果相對立的心境當中,只要利用這種手段,就可以應付絕大多數問題。

舉一個最簡單的心理引導手段,知乎精英(以下簡稱知精)很喜歡用:“常識”“初中生”“高中生”“民科”“文盲”“無知”等等言論來提升他們所謂的權威性認知。事實上他們講的大部分所謂的常識性言論都極為主觀片面,知精很多所謂常識的言論,簡而言之就是“他們自認為正確的答案”。

而當認同他的觀點,似乎就證明了,你不是中學生,高中生,文盲,無知,民科……

到此,問答者的彼此需求達成一致,與其說提問者是贊同了他的回答,倒不如說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個傻子。

知精價值觀的恐怖還遠不止於此。他們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如果深諳這套規則,你會在沒有進入答案之前就瞭解到他們會對此試圖表達什麼觀點。

第一,不要期待他會給你人文哲學話題的理中客。百度知道這個爛平臺都有可能得到相對中立的回答,但是知精回答必然有偏向性,且是統一偏向性,這點很可怕,因為它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三觀,產生極端化。

譬如重科學不是尊重科學本身,是尊重他認為正確的科學,只有他認為正確的理論才應該被重視,被予以資金深入研究。

重歷史,不是尊重歷史本身,而是講歷史的這個人知精是否喜歡,知精認為這個人他們不喜歡,是容易被大眾接受並吸收的人,那麼他講的一切都是虛構歷史,不遺餘力給予譭譽打擊。

知精在維護自身知識利益上可謂用心良苦,表面上他們在講經傳道,其實骨子裡他們是在吸納教眾,而且並不希望其他人真的理解他們的知識,他們對"民科"的打壓就印證了他們對自身不可控的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人類恐懼,事實上,他們害怕那些有思想的人與之對立,如果不能納為己用,就要使用一切手段將其毀滅。

知乎成為今天的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從一開始的單純科普平臺,到今天看似複雜的局勢,是一種難以預料的轉化過程。早在2013年他還屬於比較正常的社區……到了今時今日它不得不面對貪婪帶來的惡性效應。

如果你真的愛學習,又比較懶惰,也不要試圖用知乎填補空洞,要知道知識獲取沒有捷徑,只有通過努力學習,跟獨立思考才能完成。與其追逐別人,仰望別人,多花心思審視自己,瞭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