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雲”! “戰疫”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展身手”

網上立案24小時“不打烊”、上海金融法院所有開庭案件全部線上審理、浙江衢州中院通過移動微法院平臺,僅用2小時在線化解一起國際貿易糾紛、福州市鼓樓區法院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期間可能遇到涉法涉訴問題開通法律服務在線諮詢,讓司法服務覆蓋到疫情防控最前沿……

面對疫情期間人員“隔離”、場所“封閉”等特殊形勢, 全國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的部署要求,依託統一在線調解平臺、移動微法院等在線訴訟平臺,鞏固和發展“在線立案”“跨域立案”“在線調解”“遠程開庭”“雲端執行”等審判執行模式,推動訴訟環節網上運行,確保審判執行工作有序開展,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提供司法服務,這正是疫情防控期間各地法院人的工作常態。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人民法院是如何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經受住“戰疫”考驗的吧。

全流程在線訴訟服務滿足群眾司法需求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法院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完善流程機制、優化平臺系統,打造從起訴立案到宣判執行的在線訴訟工作閉環,提供全方位在線司法服務。

(一)在線立案

人民法院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暫時關閉線下訴訟服務中心後,發展完善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等便民機制,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諮詢,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2月3日至3月31日,全國法院共立案291.8萬件,其中網上立案70.6萬件,佔比24.2%。

一切皆可“雲”! “戰疫”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展身手”

圖為甘肅省康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利用“中國移動微法院”平臺,為一當事人辦理了跨域立案。圖片來源:康縣法院

——湖北、湖南、四川等多地法院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法院自媒體、顯示屏滾動宣傳等途徑發佈在線司法服務指引、操作指南圖解和講解視頻,引導當事人通過在線平臺完成訴訟事項。

——安徽高院特事特辦,通過官網公佈了全省三級法院518名網上立案負責人聯繫方式,方便群眾“點對點”諮詢解決問題。

——福建廈門、福州、平潭等多地法院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指尖普法”,以視頻形式演示在線訴訟平臺操作方法,承擔起在線訴訟“指導教師”職能,在立案後分別緻電當事人或組建微信群,逐步詳細講解操作方法,確保訴訟活動順暢有序。

——青海法院制定當事人和法官“分類版”、漢藏文“雙語版”在線立案教程,在線發佈宣傳指引、應用案例等工作簡訊300餘篇。

(二)在線庭審

針對疫情期間當事人、代理人因隔離無法出庭的實際困難,全國法院進一步強化探索在線庭審實踐,優化訴訟服務網、中國移動微法院平臺建設,優化視頻音頻即時同步傳遞、同步錄音錄像、在線簽名等技術保障,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線上開庭需求。2月3日至3月31日,全國法院共開庭68.6萬件,其中網上開庭15萬件,佔比21.9%,網上開庭數同比增幅達453.3%。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第五巡回法庭、第六巡回法庭依託“移動微法院”組織分處數地的當事人和代理人召開庭前會議、開庭審理、組織在線簽署筆錄等文書材料,為全國法院作出表率示範。

一切皆可“雲”! “戰疫”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展身手”

圖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法官與遠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案件代理人視頻連線,就案件相關問題進行詢問。趙可心 攝

——上海法院積極推廣庭審在線完成,院庭長帶頭在線開庭,在實現網上質證辯論、提交證據材料、筆錄簽名等訴訟活動方面積累了有益經驗。截至2月中旬,全市法院完成網上開庭505件,其中上海金融法院所有開庭案件全部線上審理,在線庭審率達到100%。

——浙江衢州中院通過移動微法院平臺,在線審理了一起丹麥某食品公司訴國內某企業的“跨國”買賣合同糾紛案,並在線促成雙方簽署調解協議,僅用2小時在線化解了國際貿易糾紛。

——各地法院結合疫情期間矛盾糾紛特點,依託遠程視頻提訊系統、在線庭審系統,實現“隔空訊問”“多方連線庭審”,及時依法嚴懲依法故意隱瞞感染症狀拒不配合防控措施危害公共安全、暴力傷害醫護人員及防控工作人員、防疫物資詐騙、製售假劣藥品器械等違法犯罪行為,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在線調解

疫情期間,各地法院將在線調解作為強化“訴源治理”的有效有段,通過在線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化解大量矛盾糾紛,有效緩解了特殊時期審判壓力。2月3日至3月31日,全國法院共調解66萬件,其中網上調解30.2萬件,佔比45.8%;去年同期網上調解15.9萬件,今年較去年網上調解增幅89.1%。

一切皆可“雲”! “戰疫”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展身手”

圖為2月6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立案庭杜春龍法官團隊通過網絡調解系統成功化解了一起追償權糾紛案件。圖片來源:北京昌平法院

——天津法院協調140餘家民間調解組織入駐在線調解平臺,匯聚342名專業調解人員,疫情期間在線調解成功率達91.67%。

——廣東法院會同司法行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大涉疫情糾紛聯動調解工作力度,依託在線調解平臺、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商事調解APP等網絡平臺,匯聚特邀調解員、專家調解員、港澳臺調解員等多元調解力量,綜合運用視頻、微信等在線渠道開展“一站式”調解。截至2月中旬,共辦理在線調解案件6929件。

——四川成都中院根據疫情期間群眾訴求和建議,不斷優化“和合智解”在線調解服務平臺,與成都市公共服務平臺“天府市民雲”實現有效對接,努力為當事人提供更加一體多元、集約普惠、符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在線調解服務。

(四)在線執行

各地法院積極開展網上聽證、線上和解、終本約談、線上財產調查、申請執行人線上領款等工作,運用“總對總、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會同房管、銀行、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大線上執行力度,努力形成在線執行工作閉環。

——北京四中院應用在線執行系統,第一時間解封列入中關村“首批抗擊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清單”企業賬戶,保障防疫物資復工復產。

——上海法院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完成網上凍結財產6.23億元、扣劃1.08億元,基本實現疫情期間執行工作照常運轉。

制度建設推動在線訴訟程序機制轉型升級

疫情發生後,人民法院一方面加大探索創新力度,積極推廣適用在線訴訟模式,主動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另一方注重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完善在線訴訟流程,規範在線訴訟行為,確保在線訴訟於法有據、有規可依、符合規律。

——最高人民法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印發《關於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系統部署在線訴訟推廣應用,明確了嚴守正當程序、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價值導向,就身份認證、網上立案、在線庭審、材料提交、電子送達等訴訟環節作出明確指引和規範。

——各地法院結合工作實際及疫情期間訴訟特點,制定發佈通知通告、訴訟指南、操作規程等規範性、指引性文件140餘件,在確保規範有序的基礎上,推動在線訴訟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北京法院研究制定疫情期間網上庭審的流程規範,就身份認證、庭前準備、開庭、證人出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網上庭審流程作出規範指導。

——上海高院從疫情發生之初即密切關注研判防控形勢,堅持積極推廣、嚴格規範同步發力,第一時間制定發佈規範在線庭審通知,會同市司法局、市律協等優化工作流程、加大協同力度、共同推動工作模式轉型升級。

——山東高院會同山東省司法廳、山東省律師協會聯合下發通知,對疫情防控期間全面推行網上訴訟服務切實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提出明確要求,嚴格規範互聯網司法應用。

——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充分發揮“全流程”在線審理優勢,進一步發展完善異步審理、智慧執行、在線示範性庭審等機制創新,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審判執行工作的影響,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普惠精準的網上司法服務。在此基礎上,三家互聯網法院利用政策、平臺、技術、經驗等方面優勢,發揮互聯網司法實踐標杆效應,積極為兄弟法院提供在線訴訟技術、平臺、管理支持,為構建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在線訴訟機制貢獻了力量。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作者:柳傑丨編輯:王菁

一切皆可“雲”! “戰疫”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展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