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看待現在人的笑點的?

大嬸一個


想要知道笑點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關我覺得首先得弄清什麼是笑點。在我看來,笑點就是一個人對事物覺得好笑的平均頻率。那麼什麼事物會讓一個人覺得好笑呢?我認為這些事物通常是那些耳熟能詳,但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而產生使人發笑的效果。換句話說,就是人們瞭解的東西。試想,一個人如果不曾學習或瞭解過某項知識,那麼關於這個知識的就算非常滑稽的笑話也不會使此人發笑。那麼從這一點來說,笑點的高低是和一個人的知識程度成反比的,即一個人瞭解的東西越多,笑點越低。但是這樣的話就有問題了,因為我們會發現通常笑點高的人是那些混跡江湖多年什麼事情都見過的人,正因為他們懂得東西多,所以才笑點高,不會覺得那些東西有什麼可笑之處。但是有人又會想了,其實這些處事圓滑經驗豐富的老油條是非常懂得根據情境表達自己情感的,也就是該笑的時候就笑,不該笑的時候就不笑。舉另一個極端的例子,法國森林裡曾經出過一個野孩子(具體時間地點記不清了)叫genie,他從出生到被人發現之前一直是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不會人類的語言,也不懂的人類的生活方式,他從12歲被發現到幾年後的離世期間被心理學家日復一日地教著英語,但終究還是無法和人類正常地交流。那麼,按照原先的理論,笑點高低和知識程度成反比,這樣一個對人類知識瞭解如此貧乏的少年的笑點會高嗎?所以,笑點的高低和所知事物的多少貌似又是沒有關係的。那麼,笑點的高低到底和什麼有關係呢?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就和任何後天的訓練一樣,笑點是通過後天學習而成的,沒有人生來就懂得什麼事物好笑,什麼不好笑。因為笑是心理活動,不是生理活動,所以更多的是後天的經驗以及學習的影響。就好比如果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什麼是高尚的行為,你自然就不會對捨己為人的行為產生敬佩。那麼,既然笑點是習得的,就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我們知道,人最初受影響最深的就是父母,在尚未上學,結實玩伴的最初幾年,只有父母是每時每刻在你身邊,教導著你的人。那麼一個人自然會對父母產生依賴,並且學習父母的行為(observational learning),這樣一來,當父母因某件事笑時,你自然會留意,並且久而久之,你也會因此而笑。舉個例子,一個小孩非常害怕蜘蛛,而原因則是因為兒時因為母親害怕蜘蛛,每逢遇蜘蛛則大叫,這樣使得這個孩子因為母親對蜘蛛的恐懼從而一生也因此害怕蜘蛛了。所以我的結論就是,笑點的高低和家庭環境或者說父母的笑點高低關係最大,其








孤獨它鴨


現在人心裡想看的,大都是喜歡看農村提才和一些有畫面感有創意有內涵的搞笑視頻,越是搞怪越有人喜歡看,因為這是所有人的快樂,


潮哥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