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看待现在人的笑点的?

大婶一个


想要知道笑点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我觉得首先得弄清什么是笑点。在我看来,笑点就是一个人对事物觉得好笑的平均频率。那么什么事物会让一个人觉得好笑呢?我认为这些事物通常是那些耳熟能详,但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了解的东西。试想,一个人如果不曾学习或了解过某项知识,那么关于这个知识的就算非常滑稽的笑话也不会使此人发笑。那么从这一点来说,笑点的高低是和一个人的知识程度成反比的,即一个人了解的东西越多,笑点越低。但是这样的话就有问题了,因为我们会发现通常笑点高的人是那些混迹江湖多年什么事情都见过的人,正因为他们懂得东西多,所以才笑点高,不会觉得那些东西有什么可笑之处。但是有人又会想了,其实这些处事圆滑经验丰富的老油条是非常懂得根据情境表达自己情感的,也就是该笑的时候就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笑。举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法国森林里曾经出过一个野孩子(具体时间地点记不清了)叫genie,他从出生到被人发现之前一直是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不会人类的语言,也不懂的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从12岁被发现到几年后的离世期间被心理学家日复一日地教着英语,但终究还是无法和人类正常地交流。那么,按照原先的理论,笑点高低和知识程度成反比,这样一个对人类知识了解如此贫乏的少年的笑点会高吗?所以,笑点的高低和所知事物的多少貌似又是没有关系的。那么,笑点的高低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其实,很简单,我觉得就和任何后天的训练一样,笑点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的,没有人生来就懂得什么事物好笑,什么不好笑。因为笑是心理活动,不是生理活动,所以更多的是后天的经验以及学习的影响。就好比如果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你自然就不会对舍己为人的行为产生敬佩。那么,既然笑点是习得的,就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知道,人最初受影响最深的就是父母,在尚未上学,结实玩伴的最初几年,只有父母是每时每刻在你身边,教导着你的人。那么一个人自然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并且学习父母的行为(observational learning),这样一来,当父母因某件事笑时,你自然会留意,并且久而久之,你也会因此而笑。举个例子,一个小孩非常害怕蜘蛛,而原因则是因为儿时因为母亲害怕蜘蛛,每逢遇蜘蛛则大叫,这样使得这个孩子因为母亲对蜘蛛的恐惧从而一生也因此害怕蜘蛛了。所以我的结论就是,笑点的高低和家庭环境或者说父母的笑点高低关系最大,其








孤独它鸭


现在人心里想看的,大都是喜欢看农村提才和一些有画面感有创意有内涵的搞笑视频,越是搞怪越有人喜欢看,因为这是所有人的快乐,


潮哥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